归来何事从清话,酬酢陡增金石债。蒲牢难迹凫氏铿,窣堵易读陀罗呗。
先生示我粤东略,开拓海滨出湫隘。我搜皖歙万山中,以取报与渺一介。
百涉锦江厓漫灭,三观云海天荒怪。欲问唐铭泉独温,曾寻秦石松同拜。
三天子视五大夫,一字不著游哉喟。所赖癖嗜无空过,盗窃灵山饱蠹坏。
溜痕炙影辨文字,不畏秋霖趁午晒。府州十走拓三百,公然著录欧洪派。
颇学郦碑生逐波,敢比扬书死争芥。先生欲之岂交易,人弓未用论疆界。
窃疑鼎考太高高,《博古图》中图象虿。鄙人陋守小篆后,楚宋相遭嘻甚惫。
请猎北邙扫狐兔,刮磨窆石虑驵狯。不然梦上汉金茎,刻画犹濡古沆瀣。
姑妄言之妄听之,娱目当前取意快。己或暂得奇相欣,好之所聚远亦届。
破空句不假海月,倒披文要符山䪥。方将求益慁先生,切莫故人呵菜卖。
【注释】
- 覃溪前辈:指清代文学家覃溪。
- 粤东金石:广东一带的金石拓片。
- 清话:清谈,即谈论诗文书画等高雅话题。
- 酬酢:相互酬答、应对。
- 蒲牢难迹凫氏铿:蒲牢(pú láo)是传说中的神兽,难以留下足迹;凫氏铿(fú shì kēn)则是指古代传说中鸟名,其鸣声铿锵有韵律感。
- 窣堵:梵文,意为坚固。
- 陀罗呗(bó):印度佛教音乐,此处借指石刻文字的音韵美感。
- 安徽所拓石本:指从安徽省采集的石碑拓片。
- 先生:对人的尊称。
- 开拓海滨出湫隘:开拓,开发;海滨,指广东沿海地区;湫隘,指狭窄、简陋之地。
- 我搜皖歙万山中:我,指作者自己;皖歙,指安徽省的两个城市;万山中,指众多山峰之中。
- 报与渺一介:回报,指将拓片交给覃溪前辈;渺一介,指微不足道的礼物。
- 百涉锦江厓漫灭:百渡,多次渡河;锦江,指长江;崖漫灭,指江崖上的石头因河水冲刷而消失。
- 三观云海天荒怪:三观,指佛家的三眼佛像;云海,指广阔的海面;天荒怪,指天空的奇异景象。
- 唐铭泉独温:唐铭,指唐代的铭文;泉独温,形容泉水清澈透明。
- 曾寻秦石松同拜:曾,曾经;石松,指秦始皇陵墓前的石雕松树;同拜,指一起拜谒。
- 三天子视五大夫:指天子和诸侯的礼仪制度。
- 一字不著游哉喟:一字,指一个字;游哉,指闲适自在的样子;喟,感叹。
- 偷灵山饱蠹坏:偷灵山,指盗取古书;饱蠹坏,形容书籍因长时间被虫蛀而变得破旧不堪。
- 溜痕炙影辨文字:溜痕,指流动的痕迹;炙影,指阳光照射下的影子;辨文字,指识别文字。
- 不畏秋霖趁午晒:不畏,指不怕;秋霖,指秋天的雨水;趁午晒,指利用中午的阳光来晾晒物品。
- 府州十走拓三百:府州,指某个府州的官员;走,指行走;拓三百,指拓印了三百份。
- 公然著录欧洪派:公然,指公开地;著录,指记录;欧洪,指唐代诗人欧阳询;派,指流派。
- 颇学郦碑生逐波:颇学,指学习;郦碑,指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的碑文;生逐波,指追逐波浪。
- 敢比扬书死争芥:敢比,指敢于比较;扬书,指扬雄的著作;死争芥,指为了争夺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
- 窃疑鼎考太高高:《史记·封禅书》中有“太祝持节祠神于鼎湖”,这里指对鼎的考察太过苛刻。
- 《博古图》中图象虿:博古图,指《博物志》中关于古物的图示;图象,指图示的形象;虿(chài),指传说中的蝎子或蜂蚁。
- 鄙人陋守小篆后:鄙人,自称谦词;陋守,指学识浅薄;小篆,指汉字的一种字体;后,指后来。
- 楚宋相遭嘻甚惫:楚宋,泛指楚国和宋朝;相遭,指相遇或遭遇;嘻甚惫,形容非常疲惫或窘迫的样子。
- 请猎北邙扫狐兔:请猎,指请求打猎;北邙,指北方的山丘;扫狐兔,指捕捉狐狸和兔子。
- 刮磨窆石虑驵狯:刮磨,指研磨石料;窆石,指埋葬在地下的石头;虑驵狯,指考虑其中的巧妙之处。
- 不然梦上汉金茎:不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梦上汉金茎,指梦中见到汉朝的皇宫建筑;金茎,指皇宫中的柱子。
- 刻画犹濡古沆瀣:刻画,指雕刻;犹濡,指湿润;古沆瀣,指古人的智慧或经验。
- 姑妄言之妄听之:姑妄,表示随意或随便的意思;言之,指言论或说法;听之,指倾听或接受。
- 娱目当前取意快:娱目,指愉悦眼睛;当前,指眼前;取意快,指获得愉悦或满足的感觉。
- 己或暂得奇相欣:己或,指自己或他人;暂得,指暂时得到;奇相,指奇特或罕见的事物;欣,指高兴或喜悦。
- 好之所聚远亦届:好之所聚,指喜好的地方或人聚集的地方;届,指到达或接近;远亦届,指即使遥远也能够达到或接近。
- 破空句不假海月:破空句,指超越时空的句子或意境;海月,指大海中的月亮;不假海月,指不需要借助海月的意象即可表达或理解。
- 倒披文要符山䪥:倒披文,指颠倒文字或顺序;要符山䪥,指符合或遵循自然的法则或规律;倒披文要符山䪥,指颠倒文字或顺序并符合自然法则或规律。
- 方将求益慁先生:方将,表示将要;求益,指寻求益处或帮助;慁先生,指恳切地希望先生能够给予帮助或指导。
- 切莫故人呵菜卖:切莫,表示不要;故人呵菜卖,指不要因为过去的友情而受到欺骗或者出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第一联“归来何事从清话,酬酢陡增金石债。”表达了作者回归后的心境和感受。他发现回到家乡后,生活中充满了与友人交往应酬的压力和困扰。这里的“金石”象征着贵重的物品,如古董、字画等,暗示着这些物品的价值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和管理。
第二联“蒲牢难迹凫氏铿,窣堵易读陀罗呗。”进一步描绘了这幅山水画的细节。蒲牢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的形象很难被绘制出来;凫氏铿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乐器,声音铿锵有力。这里的“窣堵”指的是坚固的石块,象征着画中的山石坚实而稳固。而“陀罗呗”则是一种充满韵律感的音乐,象征着画中的文字富有美感。
第三联“先生示我粤东略,开拓海滨出湫隘。”则转向了对画中人物和场景的描述。画中的人物是一位名为先生的文人雅士,他对广东一带的金石拓片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在这里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将原本狭窄、简陋的地方变得更加开阔和繁荣。这里的“开拓”意味着开创新领域或新局面;而“出湫隘”则意味着走出困境或限制。
第四联“我搜皖歙万山中,以取报与渺一介。”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这幅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在安徽省的山脉中寻找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并将其整理成册。然而,这些收藏品的价值并不足以让画中的人物感到满意和满足。这里的“报与”指的是回报或回馈;而“渺一介”则意味着微不足道的礼物或收获。
第五联“百涉锦江厓漫灭,三观云海天荒怪。”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景色和氛围。作者曾经多次穿越锦江两岸的山崖和河谷去寻找珍稀的文物和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他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莫测的云海之中。这里的“三观”指的是佛家的三眼佛像;而“天荒怪”则意味着天空中的奇异景象。
第六联“欲明堂宴徽钦五大夫。”则转向了对画外世界的想象和联想。画中的人物渴望能够在明堂宴请徽钦五位大夫(徽宗皇帝赵佶和钦宗皇帝赵桓)。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希望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这里的“明堂”指的是古代帝王举行宴会的地方;而“徽钦五大夫”则分别指的是徽宗皇帝赵佶和钦宗皇帝赵桓。
第七联“一字不著游哉喟。”则转向了对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探索。画中的人物虽然身处繁华的世界,但并不追求名利和地位。他喜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