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清樽夕,虚堂玉露秋。
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
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
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

七夕

远客清樽夕,虚堂玉露秋。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

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

赏析: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景,同时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远客清樽夕”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游子在夜晚饮酒的画面。这里的“清樽”意味着清澈透明的酒杯,而“夕”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到来。这一句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内容。

第二句“虚堂玉露秋”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场景。这里的“虚堂”可以理解为空旷的屋子或大厅,而“玉露”则是指秋天的露水。这两句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秋天夜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句“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关山”指的是边塞的山脉,而“河汉”则是银河,常常用来象征爱情。这一句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第四句“叶落他乡树,砧声催故国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叶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而“砧声”则代表了故乡的声音和情感。这两句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离别之苦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则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这里的“织女”和“牵牛”都是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他们每年只能在七夕这一天相见一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一直在一起度过整个牛郎星运行一周的时间。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又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七夕》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和深刻寓意的佳作。它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真实且感人的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