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榆萧瑟二庭空,堠火平安九塞通。
往日连师惊朔漠,只今市马互西东。
黄河天上三城戍,画角霜前万里风。
知有冯唐论将帅,不令魏尚久云中。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以下是诗句、译文及赏析:

  • 诗句
    榆关萧瑟二庭空,堠火平安九塞通。
    往日连师惊朔漠,只今市马互西东。
    黄河天上三城戍,画角霜前万里风。
    知有冯唐论将帅,不令魏尚久云中。

  • 译文
    关城和榆关在秋风吹动下显得空旷萧瑟,边疆要塞传递着平安的消息,九个边塞都畅通无阻。
    过去我们曾经一起进军北方边境,让北方的沙漠感到惊恐,如今市场上到处是骏马交易,东西方的交流更加频繁。
    大河之上有三座古城守卫,远处的画角声在霜冷的清晨吹响,万里长风带来凛冽寒意。
    我知道有像冯唐一样优秀的将领,不会让魏尚这样的将领长期驻守在遥远的云中。

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赏析:

  1. 诗歌背景与主题
  • 这首诗反映了清代边防军事的紧张局势以及和平时期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诗中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和和平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
  • 诗歌通过对比过去的军事行动和现在的市井贸易,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边疆安全与经济发展平衡的思考。
  1. 艺术手法分析
  • 诗人巧妙地使用了“二庭空”和“九塞通”这样的词汇,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三城戍”等,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也隐喻了国家的安全与边疆的稳固。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名词,如“传”、“通”、“惊”、“市”、“飞”,这些词语的组合使得诗歌节奏明快,富有动感。
  1. 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
  • 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通过描述边疆的宁静与市场的繁荣,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发展的期待。
  • 诗中的“冯唐”和“魏尚”两位历史人物被用来比喻不同的军事将领和他们的政绩,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诗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不仅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与对和平繁荣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