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
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
【注释】
- 棹歌:船夫边划桨边唱的歌。
- 濮九娘桥:在浙江桐乡市,相传是西施浣纱的地方。
- 折枝花:指用花瓣做成的花形的装饰物或礼品,多用于婚嫁、祝寿等喜庆场合。
- 小样争传:争相传看、模仿。
- 鸣梭:织布机上响着梭子的声。
- 客眠:客人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和风情的诗。前两句写湖上春色之美,后两句写湖上夜生活之乐。全诗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
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写作背景及题目要求的把握。 “泛舟经谷口,迢递入林端”,意思是说:乘着船儿经过谷口(山间小道),一直通向树林的边际。这里描写了诗人从谷口出发的情景,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孤村返照寒”,意思是说:在落日余晖下,一座孤零零的村庄,显得格外凄凉冷清。这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村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榴花赤玛瑙,竹色青琅玕”,意思是说:石榴花开
暝(丙戌) 暝投人外宿,桑柘蔼阴阴。 独树归禽少,平川隐雾深。 松篁初月上,钟磬夕阳沉。 渐觉微风起,寥寥山水音。 注释: - 暝:傍晚时分 - 投人外宿:在外面过夜 - 桑柘蔼阴阴:桑树和柘树的树荫笼罩着 - 独树归禽少:只有几只归鸟 - 平川隐雾深:平缓的河流上雾气弥漫 - 松篁:松树枝叶 - 初月上:月亮刚刚升起 -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 夕阳沉:夕阳西下 - 渐觉微风起
【译文】 在东南方向,遥远的震泽,楼船曾经是荷戈的战士。 阳光下的霞光就像组练,恶浪像蛟鼍在奔跑。 横海将军号角响,临江节士歌声响。 重来此地已陈迹,叹息此经过。 【注释】 1. 泽国:指水乡泽地。2. 东南:方位词,这里泛指南方或水边的地方。3. 楼船:战船上的士兵。4. 荷戈:扛着兵器。5. 明霞:指阳光照耀下的云彩。6. 组练:古时军队演习时所用的布帛。7. 恶浪:凶险的波浪。8.
野外疏行迹,深林客到迟。 江湖殊后会,风雨惜前期。 秋草飞黄蝶,浮萍漾绿池。 南楼夜吹笛,寥落故园思。 【注释】 1. 野:野外,指乡村。 2. 疏:稀疏,指人迹罕至的地方。 3. 深林:幽静的树林。 4. 客:此处指诗人自己。 5. 风:指秋风。 6. 雨:指秋雨。 7. 期:约会。 8. 池:池塘。 9. 寥落:孤独、寂寞。 10. 故园:指自己的家乡。 【译文】 野外小路人迹稀
问讯裴公岛,春来几度游。 古墙修竹上,潭水落花浮。 烟雨无人境,山泉放鹤洲。 鸱夷今不见,往事问渔舟。 注释: 1. 问讯裴公岛:向裴公岛致以问候。 2. 春来几度游:春天来临了,我有多少次来这里游玩? 3. 古墙修竹上:古老的围墙旁长满了修长的竹子。 4. 潭水落花浮:清澈的潭水中飘着落花。 5. 烟雨无人境:雾气弥漫,人迹罕至的地方。 6. 山泉放鹤洲:山间流淌的泉水,在放鹤洲边。 7.
夏日闲居二首同范四 作 其一 【注释】 兰草罗含宅,蓬蒿仲蔚园。 桐阴初覆井,瓜蔓渐逾垣。 归鸟檐前树,斜阳岭上村。 无家昧生计,漂泊信乾坤。 【赏析】 《夏日闲居二首》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是第二首。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闲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兰草罗含宅,蓬蒿仲蔚园。” “兰草”指的是兰花,一种清香四溢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
曹三秀才、读书馨庵同吴大拜访馨庵时遇上雨留宿 注释:馨庵,地名。 赏析:此诗是诗人访友时遇雨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寂寞之感。 第2句: 译文:老朋友多是独居空门,你寄身于僧房 注释:空门,佛教用语,指僧人的住所;空门,佛教用语,指僧人的住所。 赏析:通过“故人多寂寞”这一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寺庙中孤独无依的感觉。 第3句: 译文:我看不到你,只能常常想念你
【注释】平林:平坦的树林。群山倚杖前:群山倚仗着诗人的手杖站立在前方。鸣磬:指寺钟声悠扬响起。扬帆:扬起船帆,泛舟江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即事所见所感。首句“一雨平林外,群山倚杖前”,写雨后景象,平林外、群山前,雨过天晴,景色宜人。颔联“蛙声浮岸草,鸟影度江天”,写雨后蛙声四起,鸟影横空,水天相接,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颈联“鸣磬上方寺,扬帆何处船”
晚(戊子) 白屋生寒早,苍烟向晚阴。 松门清磬远,枫岸夕阳深。 坐听农人语,多谙静者心。 荆扉犹未掩,倚杖数归禽。 注释: - 白屋生寒早:形容白屋(简朴的居所)在寒冷的早晨就感到冷意。 - 苍烟向晚阴:天色渐暗,烟雾朦胧,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 松门清磬远:松树之间传来清脆的磬声,显得悠远而宁静。 - 枫岸夕阳深:枫树旁的河岸上,夕阳西下,景色十分迷人。 - 坐听农人语:坐着聆听农民的谈话
注释: - 暑雨凉初过,高云薄未归。 - 泠泠山溜遍,淅淅野风微。 - 日气晴虹断,霞光白鸟飞。 - 农人乍相见,欢笑款柴扉。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夏日雨后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写天气变化,暑雨过后,天空中的云彩还未完全散去。接着四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清凉的山泉流淌在山谷中,细碎的野风吹拂着大地。最后两句描写农民们见面时的欢乐场景,他们欢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鸳鸯湖棹歌》是一首描写嘉兴风物之美的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曲律昆山最后时:指音乐在昆山的最后一种形式,即昆山腔。昆山腔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种声腔系统,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海盐高调教坊知:海盐是明代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指的是海盐地区的高调音乐,教坊是古代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教育机构,这里指的是这些地方的音乐知识。 - 至今十棒元宵鼓:元宵节的鼓乐表演
【解析】 1.招宝塘:地名。会骸山:山名。刘阮,指晋人刘伶和阮籍,二人都是嗜酒之人。2.“都缘世上钱神贵”,意谓世间的富贵者都以金钱为贵。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和批评。3.“地下刘伶改姓金”,意谓像刘阮那样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改姓为金,而成为富人了。这又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另一种讽刺和批评。4.本诗前四句是第一段,写招宝塘、会骸山一带景色;后两句是第二段,写社会上贫富悬殊
注释: 鸳鸯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棹歌,一种民间歌曲,用船桨拍击水面发出声音,歌词内容多写劳动生活、风土人情等。 横浦东连白塔云,下方钟鼓落潮闻:意思是说湖的东面与白塔相连,而塔下是一片海气楼,当海潮落下时,听到钟鼓声。 结成海气楼相似,煮就吴盐雪不分:意思是说海边的海气楼和陆地上的亭台楼阁都形成了一体,就像大海一样广阔,而这里的盐也像海水一样咸。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郎牵百丈上官塘”句,“郎牵”,即郎君拉船。“百丈”指大水,官塘是官河,此处指官河。“上官”是指官。此句大意为:郎君拉着百丈长的官河之水,我则靠在篷窗旁吃晚饭。 “黄口近前休卖眼”句,“黄口”是小鸭子的意思。“卖眼”指偷看。“休”,“不要”。这句大意为:小鸭子快靠近了,你不要只顾看我。 “船头已入语儿乡”句,“语儿”指儿子。这两句大意为
诗词原文: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注释与赏析: 1. “轻船三板过南亭” - 轻船:描述船只轻盈、速度缓慢。 - 三板:古代一种小型船舶的构造,通常用木板制成。 - 南亭:指位于湖边的亭子,供人们休憩或赏景。 2. “蚕女提笼两岸经” - 蚕女:此处可能指的是养蚕的女工,象征着农业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可能寓意着勤劳和辛勤的劳动。 - 提笼
【注释】 走马岗:地名。长夜(即除夕)。茱萸:传说中一种草,古人常在这一天折来插戴门上,以辟恶气。 【赏析】 《鸳鸯湖棹歌》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陆游时年六十六岁,已退居家乡山阴镜湖之旁的三江口,过着“老农无一事,终日坐南窗”(范成大《送陆务观使虏》)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诗的首句,写“走马岗长”的景象。走马岗位于今浙江绍兴市西北二十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