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解析】

题夫人画兰,“题”是点明题词的意味,“夫人”是说这位女子姓何,“画兰”即指画兰花。题诗者是位风流才子。他看到此画,便在诗中赞美了画兰的那位女子,表达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

眉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眉楼人去笔床空”,是说画兰的人已经离开眉楼(今江苏苏州),而那支笔床却仍然空着。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善画,曾作《妆台新图》,并赋诗:“眉梢春色斗芳菲,可怜遥隔潇湘水。”梁武帝萧衍读到这首诗,大为赞赏,于是派人向徐求取这幅画及《新妆台记》。但徐昭佩并不轻易地交出自己的作品,她对来人说:“妾身本非男子,何以画为?若使陛下得见妾面,当与同寝;若不见,幸勿传之。”梁武帝无奈只好放她自由。后来梁武帝又派使者到北齐求取徐昭佩的画像,齐武帝高洋不给她,说:“此图中女形既殊,岂可混同!”梁武帝又求,齐主还是不肯给,最后梁武帝只好亲自下书道歉:“朕自失于前图,今复劳于后命,实深愧负。”徐昭佩的这一举动,被后人称为“绝代佳人”的典范。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虽已离去眉楼,但画兰之人却仍在笔床之上,依然空着。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两句写画中的兰花,仍留有昔日的痕迹。秦淮河边,当年曾是繁华热闹之地;如今虽然荒废了,但芳草犹存,夕阳映照下的河水还泛着红色的霞光。这里,诗人运用了“芳草”、“夕阳”等意象,将画中的兰花与秦淮河联系起来,写出它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诗人在画中看到了秦淮河的景色,也看到了画中的兰花,两者相互辉映。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往日的繁华盛景,也唤起了他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答案】

题夫人画兰

眉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赏析:

“题夫人画兰”,题诗者是一位风流才子。他看到此画,便在诗中赞美了画兰的那位女子,表达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

“眉楼人去笔床空”,是说画兰的人已经离开眉楼(今江苏苏州),而那支笔床却仍然空着。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善画,曾作《妆台新图》,并赋诗:“眉梢春色斗芳菲,可怜遥隔潇湘水。”梁武帝萧衍读到这首诗,大为赞赏,于是派人向徐求取这幅画及《新妆台记》。但徐昭佩并不轻易地交出自己的作品,她对来人说:“妾身本非男子,何以画为?若使陛下得见妾面,当与同寝;若不见,幸勿传之。”梁武帝无奈只好放她自由。后来梁武帝又派使者到北齐求取徐昭佩的画像,齐主还是不肯给,说:“此图中女形既殊,岂可混同!”梁武帝又求,齐主还是不肯给,最后梁武帝只好亲自下书道歉:“朕自失于前图,今复劳于后命,实深愧负”。徐昭佩的这一举动,被后人称为“绝代佳人”的典范。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虽已离去眉楼,但画兰之人却仍在笔床之上,依然空着。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两句写画中的兰花,仍留有昔日的痕迹。秦淮河边,当年曾是繁华热闹之地;如今虽然荒废了,但芳草犹存,夕阳映照下的河水还泛着红色的霞光。这里,诗人运用了“芳草”、“夕阳”等意象,将画中的兰花与秦淮河联系起来,写出它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诗人在画中看到了秦淮河的景色,也看到了画中的兰花,两者相互辉映。这种景象让诗人想起了往日的繁华盛景,也唤起了他对过去的美好记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