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昧经纶日,英雄战斗年。
真人淮泗起,王气斗牛躔。
命世生良弼,卑栖役大贤。
一官齐簿尉,千里正戈鋋。
记室依袁绍,飞书谢鲁连。
神鹰思饱掣,威凤必高鶱。
汉祖除秦法,周王卜渭畋。
庙堂才不易,束帛礼宜先。
遂有君臣契,能令帷幄专。
南征频克敌,北伐旋摧坚。
王会收三统,军谋出万全。
河山分带砺,冠盖俨神仙。
未辟留侯谷,长辞范蠡船。
麒麟当日画,竹帛后时编。
一自丘陵改,重愁岁月迁。
隆中犹故宅,绵上少封田。
旧俗还祠庙,清歌入管弦。
黄金遗像蚀,铁券几人传。
古瓦鼯鼪落,荒庭桧柏圆。
蛛丝虚寝罥,鸟迹断碑眠。
想像《阴符》策,沉吟《宝剑》篇。
前贤余事业,后死尚迍邅。
去去辞枌梓,栖栖到海壖。
空林多雨雪,哀角满山川。
玉帐无遗术,苍生久倒悬。

【注释】

谒:拜祭。刘文成公:指东汉末年刘表,字景升,汉章帝时为荆州牧,任内招抚流民,发展生产,使荆、益二州富庶,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后因避汉献帝讳改称“刘文叔”。祠:祭祀。

草昧经纶日:在草创时期治理国家。草昧,草率、粗疏;经纶,治理国家大事;日,一天。

英雄战斗年:是指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

真人:这里指刘表。淮、泗,泛指黄河以南地区;起,兴起,出现;王气斗牛躔,北斗星的位置,即指帝王之气;王气:帝王之气象。

命世生良弼,卑栖役大贤。一官齐簿尉,千里正戈鋋(shán)。簿尉:簿书小吏。齐国的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簿,簿籍;牒,文书。

记室依袁绍,飞书谢鲁连。飞书:急报军情。记室:秘书官,掌管文书档案。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曾与曹操争夺北方。鲁连:战国时鲁仲连事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神鹰思饱掣,威凤必高鶱(yǎn)。神鹰:指曹操,当时他自比为神鹰。鶱:同“飏”,扬起。

汉祖除秦法,周王卜渭畋。汉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秦法:秦始皇的法律。

周王:指西周的周武王,他曾经在渭水一带打猎。

庙堂才不易,束帛礼宜先。庙堂:朝廷。易:变通。束帛:古代用于祭祀的丝帛。

遂有君臣契,能令帷幄专。(帷幄:军中指挥部帐幕。)

南征频克敌,北伐旋摧坚。南征北讨,屡破敌军。

王会收三统,军谋出万全。王会:指诸侯大会。三统:指夏商周三代正统。

河山分带砺,冠盖俨神仙。河山:指中原。带砺:佩带磨石,形容历经沧桑。

未辟留侯谷,长辞范蠡船。留侯:张良。范蠡:春秋末越国大夫。

麒麟当日画,竹帛后时编。麒麟:传说中的神兽。

一自丘陵改,重愁岁月迁。自:自从。丘:山丘。愁:忧愁,感慨。

隆中犹故宅,绵上少封田。隆中有著名的卧龙岗,诸葛亮曾在此地隐居。绵上是南阳地名。

旧俗还祠庙,清歌入管弦。

黄金遗像蚀,铁券几人传。

古瓦鼯鼪落,荒庭桧柏圆。

蛛丝虚寝罥,鸟迹断碑眠。

想像《阴符》策,沉吟《宝剑》篇。

前贤余事业,后死尚迍邅(zhūn yān 困境)。

去去辞枌梓,栖栖到海壖(ruán 海滨)。

空林多雨雪,哀角满山川。

玉帐无遗术,苍生久倒悬(悬:挂,引申为忧苦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谒刘文成公祠而作的。据《宋史》记载,刘文成公祠位于襄阳城东二十里之岘山(今樊城东南),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之地。此诗所咏,就是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一生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三国鼎立局面的怀念之情。诗中以刘表为主人公,通过描绘其一生的功业,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首联“草昧经纶日,英雄战斗年。”点明主题,指出刘表在草创时期便开始了治国理政的活动。接着用“真人”“王气”等字眼,赞颂刘表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帝王气质,并预言他在乱世中必将崛起,成为一代明君。

颔联“真人淮泗起,王气斗牛间。”进一步歌颂刘表的政治成就,指出他在淮河、泗水一带崛起时,就已具有王者之气,预示了他将建立不朽功业。

颈联“命世生良弼,卑栖役大贤。”“命世”二字突出了刘表的非凡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拯救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刘表的崇敬之情,认为他有担当天下重任的能力,并愿意为之效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钦佩之情,认为诸葛亮同样具备这种能力。

从“一官齐簿尉,千里正戈鋋”开始,诗人转入了对现实政治的评论。他认为刘表虽然担任过一些小官,但都表现出色,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处理军事事务方面更是表现出色,能够驾驭千里之外的战局,指挥千军万马取得胜利。这些描写不仅赞美了刘表的才华横溢,更寄托了作者对其忠诚耿耿的希望和期待。

尾联“前贤余事业,后死尚迍邅。”“前贤”指的是历史上的名臣贤将如诸葛亮、周瑜等人。“余事业”则意味着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仍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后世的期望:“后死尚迍邅”,意谓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还需努力进取才能有所成就。

全诗通过对刘表一生的回顾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怀念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个人抱负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