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嚆矢六诸侯,转眼寒盟竹帛羞。
旌节附胶穷喜怒,角宫反叩乱春秋。
画尸雕琢纯欺我,战捷雷鸣小忘牛。
赤县樱花香烂漫,可怜无语付沙鸥。
丙辰北来诗第四章
帝秦嚆(huǒ)矢六诸侯,转眼寒盟竹帛羞。
旌节附胶穷喜怒,角宫反叩乱春秋。
画尸雕琢纯欺我,战捷雷鸣小忘牛。
赤县樱花香烂漫,可怜无语付沙鸥。
注释:
- 帝秦嚆矢: 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箭作为武器,统一全国。
- 转瞬间:形容时间非常短暂。
- 寒盟:这里指在寒冷的冬天结下的盟约。
- 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绢布,这里指书面上的盟约。
- 幡(fān)节:指朝廷颁发的官印。
- 胶:胶水。
- 旌节:古代帝王出行时所持的旗帜和指挥所用的节杖。
- 角宫:角声,指音乐。
- 反叩:回旋扣动,这里指奏乐时的声音。
- 战捷:战争中取得胜利。
- 雷鸣:形容战争时的声音。
- 赤县:古代中国对中原地区的一种称呼,这里借指中国的大地。
- 樱花:春天的花朵,这里比喻美丽的事物。
- 烂漫:形容樱花开得繁盛。
- 沙鸥:水鸟,这里指海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秋夕偶成》的第四章。全诗通过对战争、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首句“帝秦嚆矢六诸侯,转眼寒盟竹帛羞。”诗人感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箭作为武器,统一全国,但这种短暂的统一很快就被残酷的战争所粉碎,使得曾经的盟誓如同纸糊一样脆弱,无法抵挡风雨。这里的“嚆矢”是指箭头,喻指秦始皇。
次句“旌节附胶穷喜怒,角宫反叩乱春秋。”诗人描述了朝廷中权臣附庸风雅,表面上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和情绪而已。这种表面的道德修养与内在的真实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旌节”是指朝廷颁发的官印,“胶”是指胶水,象征依附权贵的人。
第三句“画尸雕琢纯欺我,战捷雷鸣小忘牛。”诗人批评那些虚伪的官员,他们表面上精心雕刻自己的形象,实际上却完全欺骗了我。战争的胜利让这些官员们暂时忘记了他们的本性,就像牛一样只知道吃草。这里的“画尸”指的是精心雕刻的形象,“战捷雷鸣”比喻战争的胜利声势浩大。
第四句“赤县樱花香烂漫,可怜无语付沙鸥。”诗人感叹国家的繁荣景象如同樱花盛开般美丽,但在这样的盛世之下,人们却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只能默默地将这份美好留给海鸥。这里的“赤县”是指中国的大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