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著书不得已,书成身废良可叹。若使勋名照竹帛,何为雕琢愁肺肝。
君尝为余述师授,斯语闻之汪文端。因言年少治经义,独于三礼心尤单。
瓣香欲祝北海郑,苦读每笑南阳韩。中年通籍习吏事,回鴹凤阁迁农官。
农官急务在心计,抉剔常恐遭欺谩。即不被议且归去,小谪总荷君恩宽。
秋风莼鲈久相待,南国鸣雁何时安。还家一笑奉菽水,赖有文字娱酸寒。
君看仕宦得意人,罢官忽若无余欢。人生得失未可较,海鸥奚事侪鹓鸾。
因君致声问匡鼎,说《诗》之乐何般般。
【注释】
古人著书不得已:古代人写书,常常是为了应时之需。
书成身废良可叹:书一旦完成,作者本人就会受到废弃的命运。
若使勋名照竹帛:如果能使自己的功勋和美名永远流传于世。
何为雕琢愁肺肝: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地修饰雕琢自己呢?
瓣香欲祝北海郑,苦读每笑南阳韩:《北山移文》是东晋桓玄写的一篇檄文,文中有“北海虽信臣,方寸犹未宁”的话,而《南史·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一》中说:“南阳韩康伯少贫,家无担石,尝与乡人入城市肆,阅市上有许多卖肉的,其中有一人独穿皂布襦、疏头散发、设床下悬一瓦盆盛肉,乃买肉割啖。乡人耻之,遂相随诣府自诉,府主将遣吏押去。康伯曰:‘我本寒素,不意当复至此。’遂弃肉而去。”韩康伯因家境贫寒而弃肉而去,所以这里用韩康伯来比喻自己。
海鸥奚事侪鹓鸾:海鸥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它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怎能与高飞的凤凰相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归绩溪的喜悦之情。
首联点明胡竹村要归绩溪的原因。作者认为,古人写书往往是出于迫不得已的目的,一旦书写成了,作者本人就要被废弃了。如果能够留名青史,就不必再像古人那样苦心雕琢了。诗人认为,如果胡竹村能够留下自己的功绩和美名,那真是大快人心的事。
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绩溪的期望。他希望胡竹村在归绩溪以后,能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的学问,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他也希望胡竹村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要因为功名利禄而丧失了自己的本色。
颈联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以东海北海为例,分别赞美了郑玄和韩康伯两位古代学者。他认为,郑玄虽然在政治上失意,但在他的著作中仍能体现出高尚的品德;而韩康伯则因家境贫寒而放弃吃肉,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绩溪的祝福。他表示,祝愿胡竹村早日归家,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
这首诗通过对胡竹村归绩溪一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和对仕途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