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秘魔厓,怪石高撑天。
复爱宝珠洞,下瞰及平田。
快哉御风行,顷刻如登仙。
探幽及穷僻,选胜防人先。
所愧腰脚劣,呼婢相引牵。
夹路橡实厚,嵌石孤花鲜。
流连剧忘归,峰峰凝暮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不要出现错字。
(一)
我爱秘魔厓,怪石高撑天。
复爱宝珠洞,下瞰及平田。
游西山:诗人登山游览。秘魔岯,即秘魔山,位于今安徽歙县北,为三山之一。据传说黄帝炼丹于此。
【译文】
我喜爱秘魔山,怪石高耸支撑着蓝天。
我又喜欢宝珠洞,俯瞰平田景色十分壮观。
快哉御风行,顷刻如登仙。
探幽及穷僻,选胜防人先。
所愧腰脚劣,呼婢相引牵。
(二)
夹路橡实厚,嵌石孤花鲜。
流连剧忘归,峰峰凝暮烟。
【注释】
橡实,柞树子。嵌石孤花鲜:指夹道的树木上结满了柞树籽和鲜花。暮烟,傍晚的烟雾或雾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秘魔山游玩的所见所闻。首两句写山中景致之奇伟,“复爱宝珠洞”,点出山名,“下瞰及平田”表明视野广阔。第三四句写游览过程中的感受:御风而行,如登仙境。“快哉”,极言其快。五六句写寻幽探胜,不与人争先。最后两句写游后的感受:流连忘返,久久不愿回去;夕阳将落,余烟袅袅,更添诗意。全诗语言简练生动,意境深远。
【答案】
译文:
我喜爱秘魔山,怪石高耸支撑着蓝天。
我又喜欢宝珠洞,俯瞰平田景色十分壮观。
快哉御风行,顷刻如登仙。
探幽及穷僻,选胜防人先。
所愧腰脚劣,呼婢相引牵。
夹路橡实厚,嵌石孤花鲜。
流连剧忘归,峰峰凝暮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记游山水之作。开篇便以“我爱秘魔崖”点明了游踪。“怪石高擎天”,既写出了山峰的险峻,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赞叹之情。接下来又写到“宝珠洞”,这是山中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诗人从高处俯瞰平田,感到心旷神怡。“快哉御风行,顷刻如登仙。”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晋朝陶渊明曾隐居庐山东林寺,每当他登上庐山,常常想化身为飞鸟,与世隔绝。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地——庐山东林寺。于是“欣然规凿,门径卑狭处,使人担土运石,自腰以上皆夷焉”。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地,“欣然”两字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诗人在这里以陶公自比,说自己也想远离尘嚣,摆脱世俗,而遨游山林之间。“探幽及穷僻,选胜防人先。”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他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又担心被人捷足先登,因此选择最佳之处游玩。“所愧腰脚劣,呼婢相引牵。”诗人虽然游兴正浓,但因腿脚不便,无法尽情欣赏,只好请家人帮助引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之情。
中间部分,“夹路橡实厚”,“嵌石孤花鲜”。“橡实厚”写出了山中道路两旁橡树之多、之密。“嵌石孤花鲜”则形象地描绘了路边岩石上盛开鲜花的美丽景象。“流连剧忘归,峰峰凝暮烟。”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诗人陶醉于山水之美,以至于忘记了归途,直至日薄西山,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最后两句“所愧腰脚劣,呼婢相引牵。”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尽情欣赏美景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