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雨止复作,萧然天气清。
西风吹木落,野水入河明。
岚影含初旭,林光讶晓晴。
愁窥秋草色,忽起故园情。
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晚晴》
鸣雨止复作,萧然天气清。
西风吹木落,野水入河明。
岚影含初旭,林光讶晓晴。
愁窥秋草色,忽起故园情。
译文:
细雨停息又再次降落,天空显得格外清爽。
西方吹来的风使树木凋零,清澈的河水映衬出秋日的明净。
山岚在朝阳下显得朦胧而美丽,树林中的光线使人感到清晨的美好。
我怀着忧愁凝视这秋天的草地,心中突然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注释:
- 鸣雨:即细雨。
- 萧然:形容天空清新明朗,气氛宁静祥和。
- 西风:秋季的风。常与落叶联系在一起,象征季节的变换。
- 木落:树木因秋风而凋零。
- 河明:河水因阳光而显得明亮。
- 岚影:山中雾气或云影。初旭: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 林光:树林间的阳光。
- 秋草色:秋天的草地颜色,多指枯黄或灰白。
- 故园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季的一个晴朗日子所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首句“鸣雨止复作,萧然天气清”描绘了一个细雨过后,天朗气清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接着,“西风吹木落,野水入河明”两句,通过“西风”、“木落”和“野水”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秋日特有的画面,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
第三句“岚影含初旭,林光讶晓晴”中的“岚影”与“初旭”,以及“林光”与“晓晴”,都巧妙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最后一句“愁窥秋草色,忽起故园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看着秋天的草地,心中不禁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自己现状的感慨。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