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幼安避辽东早。
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正宫端正好
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
注释:忽然之间传来渔阳的战鼓声,整个神京都为之震动;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匆匆逃离。城头上,一只老乌鸦在空中飞翔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幼安避辽东早。
注释:随着军队一起行动的蜗牛无法学会飞翔,迷失道路的燕子只能在树林中寻找筑巢的地方。苏轼在年轻时就已避开了辽东的险恶形势。
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
注释:从此以后,我如同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却也只能像蚯蚓一样弯曲着身躯,默默地隐藏自己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首句描绘了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场景,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次句则通过描述自己和孩子匆忙逃离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无助。第三句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战场的残酷与自然的宁静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他将自己比作大鹏,渴望展翅高飞,但现实中只能像蚯蚓一样弯曲身体,默默承受命运的重压。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