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千百年,精气贯简墨。
训家勖俭勤,论事豁忠直。
刚肠无巧舌,读者但太息。
就义真从容,视古颜无恧。
方今久苦战,徵调遍南北。
将吏岂不多,烽燧胡未熄。
昔时乱则戡,未至忧蹙国。
长歌凌霜晓,述往意凄恻。
作歌者为谁,先朝史臣棫。

【注释】

书:书写;强忠烈手迹卷:指岳飞的《自叙帖》。

简墨:用简牍刻写的文辞。

训家:教诲家人。勖:勉励。

豁:开导,阐明。

刚肠:刚直的肠子。无巧舌:没有花言巧语。

太息:叹息。

真从容:真的从容不迫。视古:看古代。颜无恧(nǜ):面色没有愧疚。

征调:征兵和征调。胡未熄:胡虏还没有平息。胡为:对敌人的蔑称。

戡:平定。忧蹙国:忧虑国家。

凌霜晓:凌霜傲雪,早晨。

作歌者:创作歌曲的人。先朝史臣:前朝的史官。棫(yù):人名,字少微,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译文】

千百年来,岳武穆的书法艺术流传于世,他的笔力如贯金石,墨色晶莹透亮。他教导人们以勤俭节约为美德,阐明事理时,能毫无私心地开导他人。他那刚直的心肠,没有那些善于言辞的人那样圆滑,读者读后只有叹息。他在临难时表现得非常从容,从他的举止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愧疚。在当今长期战乱之时,征兵征调遍及南北各地。将领和士兵很多,烽火未曾熄灭。昔日混乱的时候,能够平定,没有使国家忧患而衰弱。他清晨吟唱的诗篇,充满悲壮之情,述说往昔往事,情意凄楚。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南宋前朝的史学家、文学家,人称“史臣”。

【赏析】

此首七绝咏岳飞《自叙帖》,赞颂其忠烈精神,表现了作者对其人格与才华的崇敬与景仰之情,语言平实质朴,感情深沉激越。全诗四句皆写其书法之妙,最后两句才转写其人品。

起首两句赞美其书法之美。“卷”即指岳飞的《自叙帖》。“千百年”三字,总括了这幅传世之作流传至今的历史过程,也表明其影响之大。《自叙帖》是岳飞晚年所写,内容主要叙述自己的平生事迹,表达自己“精忠报国”的志向。岳飞的一生,是忠于国家的一生,也是饱受压抑的一生。他身受奸臣秦桧等的诬陷,被迫写下“尽忠报国”的《奏勤王赴阙表》,又不得不写下“尽忠报国”的《奏乞修功德碑》等多件“表”和“疏”,但都被秦桧等阻挠。绍兴十一年(1141),金兵南侵,岳飞率军北伐,收复襄阳等地,次年被秦桧以所谓“莫须有”罪名杀害在风波亭上,时年仅39岁。岳飞死后不久,其子岳云也惨遭杀害。岳飞的《自叙帖》是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份遗物,也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间两句赞叹其书法之精妙。这两句是说岳飞的《自叙帖》是千年万代传下来的书法精品。“精气贯简墨”是指其书法笔势劲健,气势贯通,墨色晶莹透亮,犹如精气贯通了整个简牍。“训家勖俭勤”三句,则是赞扬岳飞以书法教人俭朴勤勉,谆谆告诫家人子弟要勤奋节俭。“豁”,通“开”,明,这里指阐明事理。

过片二句,写岳飞书法之品格。“刚肠无巧舌”,说他为人刚直,不耍手腕,不善言辞。“读者但太息”,则说他的书法感人至深,读他的书法,使人只能叹息而已。《自叙帖》中的许多文字都是岳飞亲笔书写,由于他生前多次被贬谪,故有许多文字不能确定是谁所写。因此,后人便根据《自叙帖》的内容及风格推测,可能是其子岳云所写。但《自叙帖》中还有不少部分显然是岳飞本人所写。

最后两句,写岳飞的从容就义。岳飞抗金名将,屡建奇功,却因秦桧等奸臣的陷害而被害身死,令人惋惜。岳飞从容就义时,“神色不变,谈笑如常”,从容面对死亡,毫无愧疚之色。这是何等崇高的英雄气概!“方今久苦战”,当时正是国家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徵调遍南北”,征召调发遍及全国各地。“将吏岂不多”,“胡未熄”,可见战事之频繁,敌人尚未完全消灭。“昔时乱则戡”,过去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他能平定叛乱;“未至忧蹙国”,即使到了国家危急的时刻,他也没让国家陷入困境。“长歌凌霜晓”,意思是在霜天早晨吟唱高歌,“述往意凄恻”。“作歌者为谁”,结尾二句问及这首《自叙帖》是谁所撰。据史书记载,这首《自叙帖》就是岳飞自己所作。

此诗赞颂岳飞的书法与人格,既赞其书法艺术,又颂其忠诚耿介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初年参加抗金战争,从高宗渡江到被秦桧毒死为止,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他坚持抗击金兵侵略的战争到底,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失地,反对和议。他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受人民爱戴。绍兴十一年(1141),因秦桧的陷害,被害死于风波亭。绍兴二十五年(1155),追封为武安郡王。乾道四年(1168),谥号“忠武”。

岳飞一生忠君爱国,反对投降求和。他一生都在战场上驰骋,从未有过片刻的安逸和享乐。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斗。在抗金战争中,他英勇善战,不畏强敌。当金兵大举南下时,他立即率军抵抗。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屡次打退金兵的进攻。在战斗中,他不仅勇猛果敢,而且善于指挥调度,多次取得胜利。然而,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努力工作。在战后的生活中,他仍然不忘为国家效力。他关心百姓生活,减轻农民负担,关心教育,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还亲自撰写了许多诗文,表达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