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里。
出郭芳草深,得此林壑美。
柏子周四山,桐花通一水。
香阁接幽岩,僧饭资禅喜。
石潭见空性,澄澈何终始。
潭上新笋生,潭下旧兰紫。
溪风吹午钟,脱然谢糠秕。
相逢采山人,念尔宦游子。

【注释】:

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之中;

出城到郊外,芳草深密,林壑幽美。

柏树环绕四周的山峦,桐花飘香通达一水之流;

香阁与幽静的石岩相连,僧房饭食资助修禅喜乐。

石潭映现空性之妙,澄澈明净何止始末?

潭上新笋生发,潭下旧兰紫色。

溪风吹动午钟,使人脱却凡尘烦恼。

相逢采山人之友,想念你宦游在外。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风光和禅悦之境的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全诗语言清秀,格调高古,意境深远。诗人在游览中观照、感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及对于禅悦之境的感受。
开头两句是点题,写游览之地。“汝州”,即今河南省临汝县一带。“风穴寺”,即风穴寺塔,位于河南临汝县西南风穴山上,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唐时改名为法相寺,宋代改名为风穴寺。
“城西白云里”一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城西”,指汝州城西的山。
三四句描写登高之后所见到的景色。“柏子”、“桐花”,皆树木名。柏子四边有松柏环绕。桐花通流一水。这两句是说:柏树围绕四周围的山峦,桐花飘荡通达一江之流。
五六句写登上高处所见之景。“香阁”、“幽岩”,都是寺庙建筑,而用香、香阁、幽岩等词,写出了其环境之清净幽雅。
七八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石潭”,“空性”,都是佛教用语。“空性”,就是佛家所说的“空无自性”。这两句是说:在石潭之上可以见到空性之妙,清澈见底,何止是开始和结束呢?
第九句写登高所见之景。“笋生”、“紫”,都是植物名。这两句是说:在潭上的新长出的竹笋是绿色的,而下面潭里的兰花却是紫色的。
第十句写登高所见之景。“溪风”、“午钟”,都是自然现象和声音。这两句是说:在溪边的风声吹动着中午的钟,使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十一二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山人”、“宦游”,都是人名。这两句是说:在相遇的时候,我想起了你这位从远方来的山中人,又想到你是一位远离仕途的宦游之人。
本诗以写景为主,融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心境变化的感受。整首诗的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