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依金马,浮沉豹尾中。
借车心自壮,割肉气何雄!
学岂干时富,财因取妇空。
堂堂责董偃,真有大臣风。
东方曼倩
东方曼倩,即东方朔,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避世依金马:金马是汉武帝时所建的金马门,此处指隐居。
浮沉豹尾中:豹尾是古代一种官帽的名称,也代指高位。
借车心自壮:借用车辆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割肉气何雄:形容杀生之痛,但内心仍然强大。
学岂干时富:学问不应该为了追求富贵。
财因取妇空:财富是因为娶媳妇而耗尽。
堂堂责董偃:指责董偃不忠。
真有大臣风:确实有大臣之风。
逐句释义:
东方曼倩,即东方朔,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但他的智慧和才华却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他曾在汉武帝面前直言进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词作品,如《七言诗》、《赋篇》等,都展示了他的才华。然而,他也曾被汉武帝贬谪至边远地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国家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译文:
东汉朝东方曼倩,避世隐居在金马山,
身居高位但内心却不安稳,时常浮沉于豹尾之中。
我借车为武器,显示自我的威严,
但我的内心却如同割肉一般痛苦。
学问不是为了追求金钱,财富也是因娶媳妇耗尽,
我堂堂正正,斥责董偃的不忠,
他确实有大臣之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东方曼倩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东方曼倩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首联“东方曼倩,避世依金马,浮沉豹尾中。”开篇点明主题,东方曼倩是一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人物。这里的“避世”二字,既表明了他的隐逸生活态度,又揭示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而“金马”一词,则是指汉武帝时期建造的一种宫殿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因此,这一句不仅点明了东方曼倩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与挣扎。
颔联“借车心自壮,割肉气何雄!”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东方曼倩的性格特点。他借车以彰显自己的威严,但内心的痛苦却又如同割肉一般难以承受。这句中的“借车”二字,既是字面意义,也是象征意义,暗喻着他为了保持形象而不得不做出的种种牺牲。同时,“割肉气何雄”则直接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这种痛苦源于他对权力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颈联“学岂干时富,财因取妇空!”则转向了对东方曼倩人生观念的探讨。他认为学问不应该为了追求富贵,财富也不是因为娶媳妇而耗尽。这句中的“学岂干时富”意味着学问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追求名利,而是要有深厚的内涵和修养。而“财因取妇空”则反映了他对财富的看法,认为财富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用于正道。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尾联“堂堂责董偃,真有大臣风!”则再次回到了对东方曼倩的评价。他斥责董偃的不忠行为,认为他确实具有大臣的风范。这句中的“堂堂”二字,既形容了东方曼倩的威严与庄重,也暗示了他对于正直与公正的坚持。而“真有大臣风”则强调了东方曼倩的人格魅力和品德修养,使他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历史人物。
整首诗歌通过对东方曼倩生平事迹的叙述和对其性格特点的分析,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追求。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东方曼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