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车轮翠里行,只今怀想似前生。
那知古寺僧窗下,偶见高人眼倍明。
秋月半钩留客意,冻云千顷欲归情。
杖藜笑出千峰去,添得苍崖响答声。

【注释】

诚上人:即诚禅师,唐代著名诗僧。翠里行:指诗人曾经行走过的青翠的山野小路。“翠”字下加个“一”就是“古”。怀想:怀念过去。那知:岂料;怎料。那知是古寺僧窗下、高人眼倍明:怎料到高僧在僧舍的窗口下看见我,他的目光更加明亮了。秋月半钩:秋天的月亮像半个弯钩。留客意:使人留恋的情意。冻云千顷:形容云层厚重,无边无际。欲归情:归乡的渴望之情。杖藜笑出千峰去:拄着拐杖笑着走出山峰。苍崖响答声:山崖回荡着回声。

【译文】

我曾骑着车轮在青翠的小路上行走,如今怀念往事却像是前世的事情。哪里想到古寺里的僧人在窗户下看见我,他的眼神更加明亮。秋天的月亮像半个弯钩,留在我心上的是客居的情思。寒冷的乌云无边无际,让我归家的心愿更强烈。拄着拐杖笑着走出山峰,山中的回声伴随着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诚禅师的交往情景以及诗人对禅师的仰慕之情。

首联:“我昔车轮翠里行,只今怀想似前生。”这一句写诗人曾骑着车轮在青翠的小路上行走,如今怀念往事却像是前世的事情。诗人用车轮这一形象来表现自己当年游历四方的豪迈气概。“翠里行”三字点明了诗人当年的活动场所,“只今”二字则说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只今”二字,不仅表明时光流逝,而且意味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已到了难以排遣的地步。而“怀想似前生”,更是表明诗人对诚禅师等人的思念已到了无法割舍的程度。

颔联:“那知古寺僧窗下,偶见高人眼倍明。”这一句写诗人偶然在古寺僧舍的窗口下看到禅师,他的眼神更加明亮。“那知”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这次偶然相见的惊喜之情。“古寺僧窗下”四字写出了禅师所在的环境。“高人”二字则是对禅师的称赞,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眼倍明”三字进一步描绘了禅师眼神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颈联:“秋月半钩留客意,冻云千顷欲归情。”这一句写秋天的月亮像半个弯钩,留在我心上的是客居的情思。寒气逼人的天气让归家的渴望愈发强烈。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心情。“秋月半钩”既点明了季节,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冻云千顷”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杖藜笑出千峰去,添得苍崖响答声。”这一句写拄着拐杖笑着走出山峰,山中的回声伴随着我。诗人以拄着拐杖的形象来表现自己晚年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苍崖响答声”四字描绘了山间回荡着回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诚禅师等人的交往以及他们共同生活的情景进行描述,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