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光阴百六时,故乡景物转凄其。
碧桃影里停游骑,红杏村中认酒旗。
细雨楼台飞燕子,春风帘幕啭莺儿。
不知此日关门柳,羌笛声中馀几枝。
诗句赏析:
诗歌原文:
弹指光阴百六时,故乡景物转凄其。
碧桃影里停游骑,红杏村中认酒旗。
细雨楼台飞燕子,春风帘幕啭莺儿。
不知此日关门柳,羌笛声中馀几枝。
注释与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清明节的景色以及作者对这个节日的情感体验。诗中的“清明”指的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举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时期天气开始转暖,万物复苏,人们通常会通过扫墓、踏青等形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享受春天的美丽。
“弹指光阴百六时”,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百六时”指的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段,强调了时间的快速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这句话来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故乡景物转凄其”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心境变化。这里的“凄凉”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当前可能的孤独或忧伤。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来传达他的心境,如“碧桃”、“红杏”等,这些元素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却带有某种悲伤的色彩。
诗中的“碧桃影里停游骑,红杏村中认酒旗”进一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诗人在桃花林中停下马车,看到村民们正在辨认家门前悬挂的酒旗。这里的“碧桃”和“红杏”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游骑”和“酒旗”则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的春日节日之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最后两句“细雨楼台飞燕子,春风帘幕啭莺儿”继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象。诗人在小雨中看到了飞舞的燕子和在帘幕间唱歌的黄莺。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味,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燕子和黄莺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出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流逝、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致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