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伤离别。更那堪、风风雨雨,助人凄切。宝鼎香寒银烛暗,远梦迷离难觅。听破晓、流莺声滑,似说金门人待漏,负香衾、一样工愁绝。身千里,寸心折。
天涯驿使迟消息。倚栏杆、腰肢盈握,只应自惜。三五良宵团圞影,相对可怜遥夕。算只有、啼痕凝碧。目极苍茫云树外,料鞭丝、空袅斜阳陌。魂消处,共谁说。
【注释解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金缕衣”、“河满子”等。双调一百零九字,上下片各十一句五仄韵。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六平韵。
已是伤离别:已经因离别而感到悲伤。已是:表示时间上已到了某种程度的。伤离别:指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悲痛。
更那堪、风风雨雨,助人凄切:更兼那些风吹雨打,更加使人感到痛苦和悲哀。那堪:哪里能够忍受得了。风雨:形容天气恶劣。
香寒银烛暗:蜡烛里的香料已冷,光线暗淡。
远梦迷离难觅:梦中的景象模糊不清,难以辨认。难觅:难以追寻。
破晓、流莺声滑:拂晓之时,黄莺啼鸣清脆悦耳。滑:滑润、流畅。
似说金门人待漏,负香衾、一样工愁绝:好像在说金门的人在等待漏壶滴水报时,他们同样背负着被褥,沉浸在深深的忧愁之中。
负香衾:背负着香被。
身千里,寸心折:身体虽然远离家乡,但内心却如同折断了一般痛苦。
天涯驿使迟消息:天涯之遥,驿站传递信息的速度慢。迟消息:迟缓的消息。
倚栏杆、腰肢盈握:倚靠在栏杆旁,手抚摸着腰肢。盈握:双手紧紧握住。
只应自惜:应该自己珍惜。只应:只该。自惜:自己珍爱。
三五良宵团圞影:三五良宵,即元宵佳节。团圆的影子,比喻夫妻团聚的情景。
相对可怜遥夕:遥望天空中的夕阳,相互怜悯对方的孤独和寂寞。
算只有、啼痕凝碧:想来只有那啼哭的痕迹凝聚在碧绿的树叶之间。
目极苍茫云树外:目光所及之处,是茫茫的云海和树木之外的景象。
料鞭丝、空袅斜阳陌:估计那马鞭上的丝绳,只能在空中轻轻地飘荡着,向着斜阳下的小路延伸而去。
魂消处,共谁说:魂魄消散之处,又能向谁诉说呢?
赏析:
此词写别离之苦与思妇之怨,以景语起,以情语结,中间铺叙别后情景,层层渲染,曲折尽致地表达相思之情,堪称妙笔。全词以“伤离别”为主旨,通过描写别后的种种情景来抒发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上片着重写离别后的凄凉孤寂和相思之苦。“已是”三句,先总写离别之痛。“更那堪”,又一层递进,不仅不能排遣心中的哀伤,而且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了。这两句是全词的感情基调,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以下四句进一步写别后的孤单凄清。“宝鼎香寒”五句,由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的心境。“远梦”三句,既写别后的梦境,也写别后的孤寂无聊。“听破晓、流莺声滑,似说金门人待漏”三句,从听觉感受写离别之后的孤寂无聊,更增添了别后的凄凉孤寂之感。“身千里,寸心折”二句,写别后的相思之苦。“身千里”,言身在万里之外;“寸心折”,言内心极度痛苦。这是对上片“已是”三句的深化和展开。
过片承上启下,承接“身千里,寸心折”,由写别后的凄苦心情转向写别后的思念之情。“天涯”二句,承前启后,写别后的孤独无依。“天涯”二句,既点题中“天涯”二字,又引出下文对“驿使”、“消息”和“鸾凰车乘”等的设想。“倚栏杆”三句,由写别后的孤独无依转而写别后的相思之苦。“盈盈”二句,化用《诗经》“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意(见《诗经·邶风·柏舟》),言其内心痛苦至极,无法排遣。“三五”二句,写别后的寂寞无奈。“料鞭丝”,想象远行的人如何度过漫长岁月的艰辛。“空袅斜阳陌”,想象远行的人如何度过漫长的黄昏时光。这两句既写出了别后的相思之苦,又写出了对远行人的关切之意。最后,“魂消处”三句,收束全词。“魂消”二句,言自己思念之情如长夜漫漫,难以排解。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后文的铺垫,使全词的感情有了圆满的收尾。
此词以“伤离别”为主旨情感线索贯穿始终,以“身千里,寸心折”作为全词的核心意象,通过描绘别后的种种情景来抒发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以景语起,以情语结,中间铺叙别后情景,层层渲染,曲折尽致地表达相思之情,堪称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