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夙所安,《齐物》得宗旨。既长习勤劳,昼作夜乃止。
颓然适天放,杳不知所以。叩门谁氏园,灵镜殊栗里。
野舍牵薜萝,林木森可喜。云开淡淡山,日漾溶溶水。
褰裳涉涧滨,延芳采兰芷。响泉横绝巘,斑斑土花紫。
挥手一再行,天籁萦吾指。《广陵》不世传,叔夜信非美。
弃置勿重弹,恐使音盈耳。次律悟前生,那须闲故纸。
人生亦有涯,世事何穷已。早知蝶是周,不待蘧然矣。
【注释】
①澹泊:清静淡泊。夙所安:早先的心愿和志趣。②《齐物》:即《庄生》,庄子的著作。③既:已经,已。长:长大成人。习勤:习惯勤劳。④颓然: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天放:指超脱尘世的意趣。⑤叩门谁氏园:敲门是谁家的花园。谁氏,疑问代词。灵镜殊栗里:指梦中所见的幽静美丽的境界。灵镜:指梦中所见的美玉镜。⑥野舍牵薜萝,林木森可喜:野外的草舍旁边攀着葛藤,树木茂盛而使人喜爱。⑦云开淡淡山,日漾溶溶水:云彩散开后,可以看到淡淡的山峰;太阳在水面上映出的倒影,波光粼粼。⑧褰裳涉涧滨:撩起衣裳渡过小溪。涧滨:山间水流的岸边。延芳采兰芷:采摘兰花和香草。延芳,采摘。兰芷:指兰草和白芷,皆为香草。⑨响泉横绝巘:瀑布声震耳欲聋。响泉,指瀑布的声音。⑩斑斑土花紫:色彩斑斓的泥土上开着紫色的花。斑斑,颜色斑驳的样子。土花,指紫色的花,这里指紫色的花瓣或花瓣上的紫色斑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梦境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言,押韵平仄和谐,节奏鲜明。
首联“澹泊夙所安,《齐物》得宗旨。”两句以“澹泊”领起,点明自己平生的志向与情趣,是向往一种清静淡泊的人生境界。《齐物论》是庄周的哲学著作。“《齐物》得宗旨”,表明自己对于《齐物论》中的“齐物”思想心领神会,并且把它当作了自己一生的志趣。
颔联“既长习勤劳,昼作夜乃止。”两句写诗人成年之后的生活情况。“既长”指年满成年,也就是到了成家立业之时。“习劳”则表明了诗人的勤劳刻苦。“昼作夜乃止”则说明,他白天辛勤劳作到晚上才能休息,生活十分艰辛,但精神饱满,乐在其中。
颈联“颓然适天放,杳不知所以。”两句写诗人在劳累一天之后的心情状态。“颓然”形容人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诗人在劳作一天之后的惬意心情。“适天放”则是进一步写其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心态。至于为何如此,则“杳不知所以”,即无从知晓原因,也无须去探究。
五、六句“叩门谁氏园,灵镜殊栗里。”两句写诗人进入了一个幽静的境界。“叩门”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入梦时的状态,又引出下文。“谁氏园”三字表明了这个境界的归属,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园林,给人一种神秘感。“灵镜”则是指美玉镜台,象征着美丽和高贵。而“殊栗里”三个字,则表明了这个园林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奇异和美丽。
以下四、五句“野舍牵薜萝,林木森可喜。”两句写诗人进入园林后所看到的景象。“野舍牵薜萝”,“野舍”指的是简陋的草舍,而“牵”则表明了这些草舍都是攀附在葛藤上的,给人以一种自然、朴素的感觉。“林木森可喜”则表明这些树木繁茂而给人带来喜悦之感。
六、七句“云开淡淡山,日漾溶溶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风景变化。“云开”二字暗示了天空的变化,而“淡淡山”则描绘了山峦的轮廓。“日漾溶溶水”则描绘了水中倒映的阳光,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褰裳涉涧滨,延芳采兰芷。”两句描绘了诗人的行动。“褰裳涉涧滨”三字表明了诗人正在过河或者涉水而过的行为;而“延芳采兰芷”则表明了他在采集兰花和香草。这两句虽然简短,但却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那种悠然自得、与大自然亲近的态度。
尾联“响泉横绝巘,斑斑土花紫。”两句描绘了山水景色。“响泉”指的是瀑布的轰鸣声;而“土花紫”则描绘了泥土上盛开的紫色花朵。这两句虽然简短,但却表现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那份愉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梦中所见的美丽景致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那种超脱尘世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