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岂不好,筑楼俨如城。
荷戈归洞房,妆台夺僧营。
夜深辟佩环,那有钟磬声。
乃叹善战者,于此非无情。
闭山念初祖,塔前翠纵横。
一壑不能专,翻遭竖子轻。
强聒厌得失,未抵风松清。
狎主木乘兴,弗用坚齐盟。

【注释】

妙高台:指庐山。

通云禅师塔:在庐山南麓,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

筑楼俨如城:筑有城墙的高大楼房。

荷戈:持戟。这里借代士兵或战士。

洞房:内室,卧室。

妆台:化妆的梳妆台、镜台等。这里泛指室内陈设。

辟:打开。

佩环:妇女所饰之玉佩。

钟磬声:佛寺中击磬敲钟的声音,这里指佛教音乐的悠扬之声。

乃叹善战者,于此非无情:感叹那些善于战斗的人在这里也并非无情。

竖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强聒:勉强争辩。聒:喧嚷、叫嚣。

风松清:形容环境优美宜人。

狎主:主人。

木乘兴:乘兴游玩。

弗用坚齐盟:用不着订立什么盟约。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61年(大和五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诗人在庐山游览,登临妙高台,遥想通云禅师塔,因念及当年与白居易同游此地而发感概,遂成五古一首。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联“溪山岂不好,筑楼俨如城”,诗人首先赞叹庐山的山水之美,认为其风景绝佳,令人陶醉。接着又提到自己登上这座山峰,看到山上建筑如同城池般宏伟壮丽,不禁为之惊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颔联“荷戈归洞房,妆台夺僧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自己的住所后的情景。诗人手持兵器,回到了卧室中,却发现室内陈设华丽,犹如和尚的营帐一般。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来表达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颈联“夜深辟佩环,那有钟磬声。”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寂静的场景。诗人深夜归来,推开门时只听到佩环的声音,没有听到寺庙里的钟磬之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乃叹善战者,于此非无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他感叹那些善于战斗的人在这里也并非无情,因为他们也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尾联“闭山念初祖,塔前翠纵横。”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塔前,欣赏周围的景色。他怀念那位禅宗初祖,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仍然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给予他智慧启迪的人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尾联“一壑不能专,翻遭竖子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愤之情。他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都无法改变,反而被一些世俗之人轻视和嘲笑。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悲愤情绪。

尾联“强聒厌得失,未抵风松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他抱怨那些固执地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已经无法再得到他们的认同和理解,而那些能够欣赏自然美景的人却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净化。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尾联“狎主木乘兴,弗用坚齐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之情。他认为那些亲近朋友的人不需要用誓言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只要他们能够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就能够相互信任和支持对方。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真挚情感和珍视之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庐山风景和抒发诗人感慨之情的五言古诗。通过对庐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同时,他也通过对世俗喧嚣和人情冷暖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