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逢孤鹤,偏怜伫野汀。
高标空自许,清泪有谁听?
远树雨中暗,暮山江上青。
不须增怅悒,辽海几人经?
下第感汀鹤和黄生瑸:
诗句解析:首句“失意逢孤鹤”表达了诗人在科举失败后,心境凄凉,孤独地遇见了一只独自飞翔的鹤。这种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感,让他倍感凄凉。次句“偏怜伫野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这只孤鹤的特别情感,仿佛它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第三句“高标空自许”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望,但他也明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第四句“清泪有谁听?”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无人能理解他的痛苦。最后一句“不须增怅悒,辽海几人经?”是全诗的核心,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遭遇挫折,也不必过度悲伤,因为像自己这样经历过的人并不多见。这不仅是对个人挫折的一种超然看待,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译文:失意中我偶然遇到了孤独的鹤,特别喜爱它停歇在荒野的水边。虽然我自视甚高,但现实中却无人能够理解我的志向。雨中的远树显得暗淡无光,暮色中的江水也显得更加青蓝。不必因失落而过度忧伤,像我这般经历坎坷的人并不多。
注释与拼音:下第(qī dì),即科举考试落榜。汀(tīng),水流平缓之地。瑸(fǔ),这里指鹤。辽海(liáo hǎi),辽阔的海域。怅悒(chàng yì,同“怅惘”,惆怅)。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失意后的偶遇与孤独,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时的无奈和感慨。诗人将自己比喻为高洁独立之鹤,寓意自己虽遭遇不幸但不失其志。诗中的“孤鹤”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独与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冷落与忽视。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境遇,使得整首诗歌具有较深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