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春山曙,升阳暖松间。禅扃晨未开,随僧犹晏眠。
从容始披衣,盥漱草堂前。仰见数峰峻,杳霭当晴天。
步阁礼金像,默讽无生篇。耳目稍已净,钟磬但悠然。
缓步蹑石磴,倚杖听涧泉。时见山中人,动作亦萧闲。
岂无人事劳?幽兴此中偏。安得遗世累?遂此山居便。

【注释】

石门寺:山名,位于今安徽当涂县东南。晓起礼佛:清晨起来参拜佛像,表示虔诚的佛教徒。遂步至南涧:于是步行到南边的山涧边。

鸟鸣春山曙,升阳暖松间:鸟儿在春天的山中啼叫,阳光温暖地照在松树之间。禅扃晨未开,随僧犹晏眠:寺院的门紧闭还没有打开,我随着僧人仍然酣睡未醒。

从容始披衣,盥漱草堂前:慢慢地开始穿衣服,在草堂前洗漱。仰见数峰峻,杳霭当晴天:抬头看见几座山峰高耸入云,云雾迷蒙正遮挡住了晴朗的天气。

步阁礼金像,默讽无生篇:走到寺庙的阁楼上拜祭金铜佛像,默念《无生经》。耳目稍已净,钟磬但悠然:耳朵稍微清静了,钟声和磬声只是静静地回荡。

缓步蹑石磴,倚杖听涧泉:缓缓地走下石头台阶,靠着手杖倾听山涧的泉水声响。时见山中人,动作亦萧闲:有时可以看见山中的居民,他们的动作也很悠闲自在。

岂无人事劳?幽兴此中偏:难道没有人间的琐事烦恼?然而在这幽深的山林中,我独有这种闲适的心情。安得遗世累?遂此山居便:怎么能丢弃世俗的纷扰,享受这山中清闲的生活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诗。首四句写诗人清晨起床礼佛,随后漫步来到石门寺的南面山涧边。接着八句描写他在寺中游览的情景,最后四句是诗人在山中闲居生活的感受。全诗以“幽兴”为线索,从礼佛、游览、闲居等几个方面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首联点题,写早晨起床参拜佛像,然后步行到南面的山涧边。这一景象与作者平日忙碌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对这种闲淡生活的向往。第二联写诗人在寺院内参观游览的情景。他看到寺院的门尚未打开,就跟随僧人一起进入寺院休息。这里既表现了他的随和与随性,也反映出他对僧人的尊敬。第三联写他在寺院内礼佛,默念《无生经》的场景。第四联写他沿着石台阶走下来,靠在手上倾听着山涧的水流声。第五联进一步写到他见到山中居民,他们的生活状态也非常悠闲。

第六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他感叹说,怎么可能忘记尘世的烦忧,而选择隐居在山中享受清闲的生活呢?第七联是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总结,他感慨地说,怎么能抛弃世俗的纷争,享受这山中清闲的生活呢?

整首诗以“幽兴”为主线贯穿全文,通过写早晨礼佛、游历寺院、闲居山中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宁静和闲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