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大梁道,日夕黄河渡。
河水浩漫漫,故乡在何处?
风起广沙岸,烟昏远野树。
孤舟乘危波,惝恍不敢顾。
游子杳天末,谁识南荒路?

诗歌原文: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译文:
我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在河流上。水面翻滚着波浪,仿佛龙宫被撼动;狂风扫过大雁栖息的沙滩。我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扬起帆蓬畅快地旅行心情舒展。但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何处,只能听到远处船工行船时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前途的思考。诗人站在黄河边,看着日出、风起、浪涌,心中充满了感慨。首联“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颔联则进一步描述了黄河的景象,用“翻”、“动”等动词将黄河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转向作者自身的感受,他感叹自己的身世,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尾联则更加深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体验。}
《渡黄河》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现收录于《四库存目丛书集部·诗选》。该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景观和诗人面对黄河时的复杂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

  1. 诗句解读
  • “路出大梁道,日夕黄河渡”:描述了诗人行走在大梁城的道路,并在黄昏时分渡过黄河的情景。
  • “河水浩漫漫,故乡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迷茫。
  • “风起广沙岸,烟昏远野树”:形象地描写了风起时沙岸上的景致和远处野树的模糊轮廓。
  • “孤舟乘危波,惝恍不敢顾”:描绘了诗人乘坐的小舟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摇曳,心中充满不安和犹豫。
  • “游子天末涯,谁识南荒路”: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无定的游子,询问谁能指引前往南方荒漠的路。
  1. 词语注释
  • 大梁道: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 黄河渡:指渡过黄河的行为或场景。
  • 浩漫漫:形容河水广阔无边。
  • 惝恍: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
  • 南荒路:南方荒凉的地方,泛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1. 诗句翻译
  •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这句描述了诗人行进的方向和时间,以及河流两岸的景色。
  •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旅行中的快乐与自由。
  • “茫**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描绘了诗人在茫茫的黄河之中感到迷茫和孤独,远处传来船工的歌声。
  1. 诗句鉴赏
  • 黄河之浩渺:黄河以其壮阔的气势和无尽的长度而著称,诗人通过“浩漫漫”这一词组,生动地勾勒出黄河的宏大景象,使人感受到黄河的磅礴力量和自然之美。
  • 游子的迷茫:诗人在黄河边驻足观望,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知未来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他在黄河面前显得格外渺小和无助,体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家的深深眷恋。
  1. 情感表达
  • 此诗不仅是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黄河这一自然元素,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孤独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都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歌既有视觉上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谢榛的《渡黄河》不仅展示了黄河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这些作品对于现代人的情感启迪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