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归生,舍生拼死来求名。炎天日午烁冈阪,里门未出何曾经?
况兼徒步少车马,中乾外强烦郁并。竟死道旁鲜弟兄,中野暴骸行人惊。
昨夜山雨秋风晴,丧车载归牛铎鸣。生时与我不相识,殁归同宿晓同征。
知君珠玉罗万斛,积未得吐目岂瞑?道左吊君慰君灵,我亦求试来齐城,一言未献返乡程。
【注释】
死归生:即《归去来辞》中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里指诗人归隐田园。舍生拼死来求名:诗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惜牺牲生命。炎天日午烁冈阪(shǎn):炎天,夏天;日午,中午;烁,照耀;冈阪,山冈斜坡。这里指烈日当头,晒炙着山冈斜坡。里门未出何曾经(xīn):里门,乡村的外大门;何曾,哪里曾经。这里指诗人从里门出来,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徒步少车马:步行,缺少车辆马匹。中乾外强烦郁并(bìng):内心充实、外表强壮而烦闷。中乾,内心的充实;外强,外表的强大。烦郁并,烦闷并集。竟死道旁鲜弟兄(xiān):终于在路边死去,身边没有亲人朋友。鲜,少;弟兄,兄弟。中野暴骸行人惊(qīng):死在野外,尸体暴露,路人为之震惊。丧车载归牛铎鸣(duó):丧车载着尸体归来,牛角号声四起。生时与我不相识:我活着的时候,你并不认识我。殁归同宿晓同征(xīng):死后与我同住,早晨和我去征战。知君珠玉罗万斛:知道你的才德如同满斗的珍珠玉石,价值连城。积未得吐目岂瞑(mèi):你积累的才德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怎么能瞑目长眠?道左吊君慰君灵:在道路左边慰问你的灵柩。我亦求试来齐城:我也请求试用到齐国去。一言未献返乡程:一句话也没说,就回到故乡的路上。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末冬初,当时作者已五十岁左右。诗中反映了他仕途失意之后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望退居田畴的愿望,同时透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情绪。
开头两句:“死归生,舍生拼死来求名。炎天日午烁冈阪,里门未出何曾经?”诗人在仕途上的失意使他萌生了退隐的念头。他认为人生在世上,如果能够舍身拼死地追求功名利禄,那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然而,由于他一生奔波仕途,从未离开过家乡,对外面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因而当他听说朝廷正在征兵,要征调他去打仗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已经老了。
第三句:“况兼徒步少车马,中乾外强烦郁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是年迈体弱之人,缺乏驾车乘车的本领。内里空虚(心力不足),外表虽然强大却不免忧心忡忡。
第四句:“竟死道旁鲜弟兄,中野暴骸行人惊。”意思是说,最终我在道旁被敌人杀死,身边的同伴也无一幸免,只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尸体在荒野中。这一行尸走肉,引起了行人的惊恐。
第五句:“昨夜山雨秋风晴,丧车载归牛铎鸣。”这一句写天气变化和送葬归来的情景。诗人说,昨天晚上下了山雨(秋风),今天又是一个晴天。丧车刚刚归来,车上传来了牛角的号声。
第六句:“生时与我不相识,殁归同宿晓同征。”这一句写生死观念。诗人说,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并不认识我;等我死后与你一同安息,早晨和你一起出征。
第七句:“知君珠玉罗万斛,积未得吐目岂瞑?”这一句写诗人对自己生前所受的委屈和不平感到愤懑不平。他知道自己拥有的才华和才能像珍珠宝玉一样贵重无比,可惜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因此他感到非常愤懑不平。
第八句:“道左吊君慰君灵,我亦求试来齐城,一言未献返乡程。”这一句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表达的感情。诗人在道路的左侧吊唁你的身体,安慰你的魂灵。我也曾请求试用到齐国去,但遗憾的是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被召回了。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感情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平民朴素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