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黄闲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三器歌粤鼓

横弓著臂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参均九和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黄闲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注释:

  1. 横弓著肇为弩,用威天下章大武。狼弧炯炯俯垂象,弦剡之义睽兼取。
  2. 参均九法久备,岂曰琴氏传自楚。双牙函郭机絭捷,蹶张未半势已怒。
  3. 黄闲白的争树绩,韩推蹊子推巨黍。弩师授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
  4. 精芒一朝韨底出,绿沈照眼谁能估。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不须再入书言府,世有陈音当事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古讽今,以历史事件为引,抒发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
    一、二句写弩的出现和作用。“横弓著臂肇为弩”指的是弩的出现,弩的出现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武器。“用威天下章大武”则是说弩的作用,弩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可以威震天下,显示了古代军事的强大力量。接着两句是对弩的描述,“狼弧炯炯俯垂象”,狼弧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武器,狼弧的形状像狼,锋利无比,可以穿透敌人的盔甲。“弦剡之义睽兼取”则是说箭的长度适中,既可以远距离射击,又可以近距离攻击。这两句是对弩的特点和威力的详细描绘,使读者对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四句是对弩的历史渊源的追溯。“参均九和法久备”,参均是指古代的射箭技艺,九和是指古代的音律,这两个词都是形容弩的技术精湛。“岂曰琴氏传自楚”,琴氏是指古代的琴曲,楚国是指古代的楚国,这两个词都是形容弩的起源和传播。这两句是对弩的历史渊源的追溯,使读者对弩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五、六句是对弩的制作工艺和性能特点的进一步描述。“双牙函郭机絭捷”描述了弩的设计特点,双牙是指弩上的两个弓弦,函郭是指弩身的结构,机絭则是指弩的发射机制。这两句是对弩的制作工艺和性能特点的详细描述,使读者对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蹶张未半势已怒”,蹶张是指拉弓的动作,未半指弓弦还没有拉动到一半,而势已怒则表示弩已经发射出去,发出了强大的力量。这两句是对弩的使用过程的描写,使读者对弩的使用产生了直观的感受。
    七、八句是对弩的历史影响的评论。“黄闲白的争树绩”,黄闲和白的都是古代的乐器,树绩则是指制作乐器的材料。这两句是对弩的历史影响的评论,表达了诗人对弩在历史上地位的认可和尊重。“韩推蹊子推巨黍”则是说韩信曾用弩击败了项羽的军队,刘子项也用弩打败过敌人。这两句是对弩的历史影响的具体例证,使读者对弩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十句是对弩的现状的评价。“弩师授法不授器,此物沈沦半泥土”,弩师教授的只是弩的使用技巧而不是制造方法,这使得弩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优势地位。同时,弩被埋没在泥土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展。这两句是对弩现状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弩现状的担忧和不满。
    十一、十二句是对弩的未来命运的展望。“精芒一朝韨底出”,精芒则是指弩的光芒,韨底出则是指光芒从地下冒出来,这象征了弩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绿沈照眼谁能估”,绿沈则是指绿色的烟雾,照眼即是指视线受阻,这象征了弩在未来战场上的重要性。这两句是对弩未来命运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弩未来的乐观态度和期待。
    十三、十四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呜呼弩兮弩兮慎自处”,“呜呼”是感叹词,表示诗人的感慨和思考。“慎自处”则是指要慎重对待弩的发展和应用。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弩发展和应用的期望和建议。
    这首诗借古讽今,以历史事件为引,抒发了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通过对弩的出现、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历史影响、现状评价、未来命运以及全诗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展现了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