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八九子,同生不同死。
野火烧树空,危巢坐成燬。
朝被千金裘,莫著百结衣。
物情自增减,何者为是非。
春菊不有华,冬蚕不结丝。
谁怜青青草,岁晚随风靡。
乌生八九子,同生不同死。

诗句:乌生八九子,同生不同死。

译文:乌鸦生了九个蛋,但它们并不是同时孵化出来的。

注释:

  •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主要描绘了乌鸦生下八只小鸟的情景,但只有九个蛋孵化出了九只乌鸦,其余的鸟则因为环境恶劣或者生存压力大而未能孵化成功。
  • “乌生八九子”描述了乌鸦产下八只小乌鸦和一只雏鸦的场面,这在古代文献中是一种常见的描述方式,用以表现生命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 “同生不同死”则揭示了生命之间的巨大差异,即使是同种生物,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死亡。这种表述强调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
  • 通过对乌鸦的描写,诗人可能在暗示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有时候人们可能表面上拥有相似的环境和资源,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了不同的命运。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乌鸦通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因为它们常常在战争或灾难之后出现。这首诗中的“乌生八九子”可能也包含了对战争和灾难后幸存者的一种讽刺或警示。
  • 诗中提到“朝被千金裘,莫著百结衣”,这可能是在比喻生活的无常和变化。有些人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极大的财富和地位,如穿着华丽的衣服,享受着富贵的生活;而其他人则可能一无所有,甚至遭受贫困的困扰。这种对比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 “物情自增减,何者为是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心变化的感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转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因此,判断是非善恶往往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和背景。
  • “春菊不有华,冬蚕不结丝。”这句话可能是在用春秋两季的花卉和昆虫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菊花已经凋零;冬天则是蚕茧吐丝的时刻,但此时的蚕已经不再结出新的丝绸。这些自然现象反映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 最后,“谁怜青青草,岁晚随风靡”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关注。在岁月流转的过程中,一些看似坚强的事物最终还是会被风所吹倒,如同随风飘摇的草一样。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弱者的怜悯之情,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赏析:
整首诗通过乌鸦产子的描写,引发了对于生命多样性、人类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自然界的现象,隐喻了人生中的各种遭遇和选择,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读者能够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