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巀嵲巩西京,险甲中原天府名。
三国封疆分一水,五陵锁钥寄孤城。
王侯老去河山在,揖让风衰战伐生。
割据由来非一姓,岂徒失鹿是秦嬴。

潼关

雄关巍峨耸立于巩西,险峻的地势让它在中原独占鳌头。

三国分疆的界线在这里交汇,五陵的要塞寄托着这座孤城。

王侯老去河山依然存在,揖让之风衰败战火生起。

割据政权自古就有不止一姓,岂能仅仅因为失鹿就归于秦赢?

译文:
雄壮的潼关矗立在巩县的西边,它以其险峻之势在中原地区独领风骚。
三个战国时期的国家在此划分界限,一条河流作为自然的界线将潼关与五陵相连。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王侯们已离去,然而河山依旧壮丽,而战乱和揖让之风也渐渐消失。
自古以来,割据政权并不仅限于某一姓氏,因此不能只因为失去了一只鹿就认为权力会落入秦国嬴氏之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潼关》诗作之一,通过对潼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首句“雄关巀嵲巩西京,险甲中原天府名”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象和它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潼关地处黄河之畔,地势险要,是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被誉为“天府之国”。这句诗通过描绘潼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地位,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三国分疆分一水,五陵锁钥寄孤城”进一步揭示了潼关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这里所说的“三国分疆”指的是魏、蜀、吴三国在潼关附近争夺地盘的历史;“分一水”则是指黄河流经潼关,将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五陵指的是秦始皇陵墓所在的地区,而潼关作为五陵的要塞,承载着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强调了潼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第三句“王侯老去河山在,揖让风衰战伐生”则是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王侯老去”意味着曾经的权力者已经离世,但国家的根基仍然稳固;而“风衰战伐生”则表示在王侯老去之后,战乱和纷争又开始出现。这句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割据由来非一姓,岂徒失鹿是秦嬴”则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里所说的“割据”指的是历史上各个王朝为了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分裂和割据行为;而“岂徒失鹿是秦嬴”则是诗人对这种局面的评价,认为这种割据行为不仅仅限于秦国,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经历。这句诗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