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黄叶堕,边士日持竿。
百战惟闻鼓,长驱不解鞍。
风飘笳韵急,霜拂剑光寒。
万里沙场月,闺中夜夜看。
塞下曲
榆关黄叶堕,边士日持竿。
百战惟闻鼓,长驱不解鞍。
风飘笳韵急,霜拂剑光寒。
万里沙场月,闺中夜夜看。
注释:榆关:指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黄叶:指秋天的树叶变黄。榆关黄叶落,说明是深秋。堕:落下来。边士:边境的士兵。持竿:拿着钓竿。边兵戍守边疆,无事时常常垂钓以消磨时光。百战惟闻鼓:指在漫长的边境战争中,只有战鼓声是经常听到的。唯闻:只听见。鼓声鼓舞人心,振奋斗志。长驱不解鞍:指长途跋涉,驰骋沙场,不休息。长驱:远行。解鞍:卸马。比喻长途跋涉,不知疲倦。风飘笳韵急:形容风中的军笛声急促而悲壮。笳,即羌笛,古代一种横吹乐器。韵急:乐曲的节拍急促。笳韵:指笳乐的韵律。风飘笳韵急,写出了战场的气氛。霜拂剑光寒:形容战场上剑锋闪烁的光芒在霜冻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锐利。霜,名词作状语,用来形容天气的寒冷。拂:擦、碰。剑光寒:指剑刃反射出寒冷的光芒,形象地描绘出了战场的艰苦环境。
赏析: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组诗作品,共有七首。此为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边塞将士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日夜操劳,生活艰苦而又充满激情和豪迈气概的生活状态。全篇写景抒情结合,意境雄浑,格调慷慨激昂,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