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日日著征衫,路过中州语渐谙。
起伏山皆趋泗上,阴晴天已入江南。
人前壮气今都尽,马后征尘最不堪。
自笑游秦惟舌在,好吟梁父伴瞿昙。
暮春时节,我天天穿上出征的衣装,经过中州,对那里的语言已经熟悉了。
山峦起伏的地方都朝着泗水方向行进,阴天晴天都已经进入了江南地区。
在众人面前,壮阔的气概已经全部消失,马后留下的征尘让人难以忍受。
自己嘲笑游历秦地只有舌头还在,喜欢吟咏梁父吟诗陪伴瞿昙。
暮春日日著征衫,路过中州语渐谙。
起伏山皆趋泗上,阴晴天已入江南。
人前壮气今都尽,马后征尘最不堪。
自笑游秦惟舌在,好吟梁父伴瞿昙。
暮春时节,我天天穿上出征的衣装,经过中州,对那里的语言已经熟悉了。
山峦起伏的地方都朝着泗水方向行进,阴天晴天都已经进入了江南地区。
在众人面前,壮阔的气概已经全部消失,马后留下的征尘让人难以忍受。
自己嘲笑游历秦地只有舌头还在,喜欢吟咏梁父吟诗陪伴瞿昙。
译文 秋风撼动庭树,秋晚客心惊惶。 落叶不随风落,群鸦为何叫唤? 独自吟诗无限韵,寄食免劳生。 多少达官贵人,夜行传呼声。 赏析 第一句:“西风撼庭木,秋晚客心惊。” - 诗意解读:秋风劲吹,树木摇动,引起诗人的忧虑和不安。秋天是收获与离别的季节,也是多思与感伤的时刻。这里的“西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喻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 关键词解析:秋风 - 代表自然现象
【注释】 夜雨难为客:夜深人静时,细雨淅沥。 秋虫厌杀人:秋天的蟋蟀声音嘈杂刺耳,让人难以忍受。 孤灯一夜坐:独自坐在一盏孤独的灯光下。 白发数茎新:头上的白头发一夜之间就增多了许多。 游偶闻琴附:偶然听到琴声。 贫非为热因:贫穷并不是因为天气炎热。 故山书卷在:故居的书架上仍然摆满了书籍。 重理钓鱼缗:重新整理钓具,准备再次垂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晚年生活、抒发其内心感受的诗
【译文】 仲冬时节,我出城到永兴去,途中十里雪停了。马上漫步成诗。 咸阳路上散了雪,霏霏细雨映着初升的太阳。 红毡垫子驴背上坐着的客人,青布帷幕酒家村中。 消瘦的小马随着行人后走,寒风使脸上留下泪痕。 南山吐露出霁色,苍翠欲滴送我远行轩。 【注释】 1. 散雪:指大雪纷飞。咸阳:今陕西西安,当时为州治所在。 2. 微雪十里而霁:雪停了。微:小;霁:天晴。 3. 散雪咸阳道:咸阳道路被大雪覆盖。
【注释】 “枕上”句:意谓在梦中,日头已过头顶而醒来。 “初完”句:意谓刚完成严嵩的旧局,又遇上了尧舜时代的理想政治。 “山雨”句:意谓山里要下黑云雨,火云犹对红日。 “如闻”句:意谓仿佛听到农夫抱怨,农民供租庸税太重。 【赏析】 《睡起有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以梦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 首句“枕上白日过,梦中生事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立秋后十日夜坐 注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秋季的开始。诗中指的是诗人在立秋后的第十个夜晚独自坐着。 第2句:便觉秋无赖,偏怜雨及晨 注释:这里的“无赖”是一种夸张的表达,形容秋天的到来似乎有些顽皮,不按常理出牌,偏爱在清晨带来雨水。 第3句:数虫声对客,一叶落惊人 注释:虫的声音(如蟋蟀、知了等)通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注释】 月夜:夜晚。一庭空,一片空旷的庭院。凉生夜不同,凉意袭来,使这个寂静的夜晚显得不同寻常。树转月悤悤,树叶在风中旋转,月光映照其中,显得朦胧而幽静。影到三更后,月亮的影子投到了院子的角落,直到深夜才消失。鳌潜万籁中,鳌鱼在万物的声音中悄然潜藏,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声的世界。怪来清到骨,奇怪啊,这清凉的感觉竟深入骨髓,让人感觉清爽无比。积水浸吾躬,积水浸泡着我的身体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句的意象。“旅邸惊秋尽”,旅舍中听到秋尽的脚步声,心中不禁一惊;“绨袍又乞怜”,又向那件旧衣下的人求了一件新衣;“低头趋矮屋”,低头走进矮小的屋子;“大笑向高天”,“大笑”是对着天上的云,是对着自己,是对着自己的前途;“雁过风凄切,云横岚接连”,飞雁掠过
夜月 明月来何处,秋天色更佳。 空庭十丈水,树影一团花。 留恋孤吟客,惊翻乱叫鸦。 天涯终夕走,岂尔亦无家。 注释: 1. 明月来何处,秋天色更佳:明月从何处而来?在秋天的夜晚,月光似乎变得更加明亮和柔和。 2. 空庭十丈水,树影一团花:庭院里,水面宽广如十丈,树影倒映在水中,形成一片花海。 3. 留恋孤吟客,惊翻乱叫鸦:一个孤独的吟游诗人,被这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吟咏着。突然
仲春从池阳出发返回,我还有华山之游。先期三天取径道抵达渭南。 游览春景还笑笑一笑,自问此何时? 徒作田文客,将寻王猛师。 杂花明去眼,垂柳荡闲思。 若再骊山过,应添怀古诗。 译文: 二月二日从池阳出发返回,还有华山之游,提前三天取道抵达渭南。 游览春景还在微笑,但自问何时到来? 只是做一个田文客,将要寻找王猛老师。 杂花在远处明亮,垂柳在水边摇曳,让人想起闲适的思绪。 如果再次经过骊山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封县境内的一座凤皇山上,遥望嵩山而作。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组,第一组“咫尺青葱映洛川”写眼前所见;第二组“可惜不将游华舆,便中一了此山缘”写诗人因未能乘着华丽的车子去游览嵩山而感到遗憾;第三组“三峰尚忆遥天外,二室虚悬晚照前”写诗人对嵩山的向往之情;第四组“破费客程闲指点,中郎曾说似龙眠”写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又想到了嵩山的历史名胜。 【注释】 1. 登邙山
{"注释:铮铮游说推苏季,茂畛仪睢孰与俦。三寸舌翻天下局,十封书结暴秦仇。当时独有从新策,可惜全无善后谋。"} {译文:《过苏季子故里》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评价。他称赞苏秦的游说能力,认为他的口才和策略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一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策略。}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诗句一:“铮铮游说推苏季” 解析: -
诗句释义 1 草草游华不当游: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随意游历,而非刻意为之。“草草”表示轻松、随意的态度,“游华”即游览美丽的景色和风光,“不当游”强调了这种游览方式的非正式性和随意性。 2. 莲花仙掌暂凝眸:诗人通过比喻,将眼前的莲花比作仙人的手掌,而凝眸则形容凝视的样子。这里可能隐含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净化或升华的情感。 3. 飘飘双屐同霞举:描述了诗人行走于云间,仿佛脚踏云端的情景
【注释】 1. 泼黛堆蓝:形容西湖上烟波浩渺,一片青色。黛,青黑色颜料。 2. 天有意画良辰:是上天有意安排的美好的时辰。 3. 游妓:游女。 4. 春气:春天的气息。 5. 狼籍:散乱的样子。 6. 风信:风中的消息,比喻风中传来的口信。 7. 浪传:随风传去。 8. 浪传风信鹊矜神:意思是说,风中传出了佳人的消息,使得喜鹊都显得矜持起来,显得十分高兴。 9. 孤吟我笑苏和仲:我独自在湖边吟诗
西湖二首 第一首: 画舫香舆共此时,喜他点缀景相宜。 注释: 画舫和香舆都是古代用于游览的交通工具,它们共同出现在这里,象征着游客们正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点缀”意味着这些景色为游览增添了许多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梨花月醉当歌扇,杨柳风颠到酒旗。 注释: 这里的“醉当歌扇”形象地描绘了游客们陶醉于美景之中的情景,仿佛他们手中的扇子也随着歌声飘动起来
这首诗是诗人同可大师一起登上蕺山绝顶时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众峰飞舞到兹城:这句话描绘了山峦层叠,如飞鸟般盘旋在城市上空的景象。"兹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城市或者是指代整个城市。 2. 似与游人相送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情感,仿佛山峦是在为游人的到来而欢送,也为他们的离去而送别。这里的"送迎"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