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旧神州,崔嵬迥隔愁。
高甍丽朱瓦,大道俯青楼。
白马五陵侠,黄金四姓侯。
由来歌舞地,慷慨足烦忧。

【注释】

城阙:指京城。旧神州:指京都长安。崔嵬:高峻的样子。隔愁:隔开愁绪。高甍(méng):高大的屋脊。朱瓦:红漆涂饰的屋顶。大道:宽广的街道。青楼:古代建筑,用青色砖瓦砌成,多用作妓院。白马:代指骑士。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皇族墓园。侠:侠义之士。黄金:泛指富有。侯:贵族封号。由来:从来如此。慷慨:豪迈激昂。烦忧:忧愁烦闷。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在长安时所作,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诗通过对长安景物与人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盛世繁华和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的认识,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对时政的忧虑。

首联“城阙旧神州,崔嵬迥隔愁”二句点出题中的“都下杂兴”,说明诗人是在游赏之际,触景生情而发感慨。首句写长安城的景象,以“城阙”二字统摄全篇。诗人登临城上,俯视城中,只见巍峨壮丽的宫殿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使人顿生隔世之感。“旧神州”三字,表明诗人身在长安,但眼前所见却已不再是昔日故土了。这两句中,“城阙”、“崔嵬”、“迥隔”三个词连用,把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使读者也随着他的视线一同仰望着长安城的高度和辽阔,产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这既是实写,又兼有虚写,虚实相映成趣。

接着诗人从长安城上眺望下来,再写长安城内的街巷。颔联“高甍丽朱瓦,大道俯青楼。”二句写长安城内的街巷、宫苑。“高甍”(高高的屋脊),形容屋檐之高;“丽朱瓦”,即朱红色的屋脊和屋瓦;“青楼”,指妓院。这里描写的是长安城里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大道”,指宽阔平直的道路。“俯青楼”三字,既写道路之长,又写其地势之高,更写出了大道之阔。

颈联“白马五陵侠,黄金四姓侯”。这二句进一步写长安城内的人物。“白马五陵”,指长安附近五个皇家墓园,因墓园中有葬有名将卫青者,故称。“五陵侠”,指长安城内的侠士。“黄金四姓”,借指权贵豪门之家,即所谓“金张藉甚”的典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赵王闻卫将军家累金玉,重璧珍宝。”这里的典故用来比喻富贵人家。这二句通过“五陵侠”、“四姓侯”等典型人物形象,衬托出整个长安城的繁荣景象和豪侠之风。这二句中,“五陵”“四姓”、“黄金”、“四姓侯”四个词语连用,不仅写出了长安城内人物的身份地位,而且突出了他们的豪爽之气和不羁之风。

尾联“由来歌舞地,慷慨足烦忧”二句总括全篇,指出长安之所以成为歌舞之地,是因为这里是帝王将相的聚居之所,是权贵豪门的府第所在,因而才成为歌舞之地。这两句中,“由来”、“慷慨”两个词语连用,不仅写出了长安作为歌舞之地的原因,而且写出了诗人由此而生出的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三:其一是以大开大阖的方式抒写感情。首联以写景起笔,颔联以写街巷收结。这种写法使得全诗显得波澜起伏,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其二是以议论入诗的方式抒情言志。诗人在赞美长安的同时,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歌颂,而是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国家兴亡的原因。如颔联中诗人说:“由来歌舞地,慷慨足烦忧。”“由来”一句,既点明“歌舞地”这一主题,又暗含了诗人对大唐帝国衰落的担忧。其三是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如颔联中诗人用“五陵侠”、“四姓侯”、“金张藉甚”等典故来描写长安城上的豪华气象,使诗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