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买蒲帆指秣陵,青山此日兴堪乘。
饥来自笑空仓雀,归去真如脱鞲鹰。
荻岸风多摇鹭影,江潮夜落见渔灯。
芜城八月枚生笔,欲起观涛病未能。

发鸠兹陈伯玑欲偕至维扬弗果次采石为别

才买蒲帆指秣陵,青山此日兴堪乘。

饥来自笑空仓雀,归去真如脱鞲鹰。

荻岸风多摇鹭影,江潮夜落见渔灯。

芜城八月枚生笔,欲起观涛病未能。

【注解】:

发鸠兹:出发在古时是到某地的意思。陈伯玑:陈与义的号。偕至:同行。至:到,到达。维扬:今扬州。不果:结果没有成行。次采石:停留于采石矶。采石在安徽马鞍山市东南。次:暂停。为别:告别。

【译文】:

才买蒲帆要前往扬州,结果却停留在采石矶告别。

才从山中归来,就对空空的粮仓感到好笑,就像一只失去鸟巢的麻雀。

返回去的时候真是像脱了翅膀的鹰一样,自由自在。

荻滩上风吹过,使水边芦苇摇动,好像水中的倒影。

长江夜晚涌起大浪,渔船的灯火在水面闪烁。

在芜城写文章时,我想起了八月观潮的情景,可惜身体有病不能前去观赏。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朋友相邀同行至扬州,却因故留别采石,最后因病未遂观潮之愿。全诗以叙事为主,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功业无成的感慨。

首联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去扬州;“弗果”则表明了此行的结果——未能成行。这两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诗人之所以未能成行,是因为友人陈伯玑要他同赴扬州观潮。然而事与愿违,他最终还是滞留于采石矶,于是只好作别。“才买蒲帆”,可见此行并非轻率之举。“秣陵”,即今天的南京。诗人此行本是为了游览风景名胜,但最终却因故留在了采石矶,只能作别而返。这一句既交代了此行的目的,也透露出诗人此行的艰辛与无奈。

颔联写诗人离开后的心情。“饥来”句,诗人用自嘲的语气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像是那只空着肚子在山上嘲笑那些吃饱了肚子却毫无作为的人(比喻自己)的无聊之徒,又如同被放飞的鸟儿一样,失去了依靠而无法飞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颈联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所看到的景象。诗人站在江边的沙滩上,看到江面上的水波荡漾,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当夜幕降临,渔夫们开始收网时,他们手中的渔灯在水中摇曳,给这片宁静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家乡的生活。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八月时光,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然而由于健康原因,他无法亲自前往海边观看壮丽的海景。尽管心中渴望能够亲临其境,感受那惊涛骇浪的壮观景色,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观潮的渴望和对健康的担忧的矛盾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