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札贤公子,腰下芙蓉淬秋水。一片心期不忍寒,萧萧陇树虹霓紫。
历聘诸侯未反命,鱼肠剚刃王僚死。躬耕三让宗家法,吴邦不受轻如屣。
当时列辟尚权谋,剑客纵横仁义否。君臣父子竞相居,《谷风》之刺徒为耳。
公子深忧在万古,聊因死友扶人纪。缟纻非无肸与侨,千金独向徐君委。
朅来酹酒想遗风,荒台半圮埋寒丛。麒麟寂寞一抔土,谁其树之松柏桐。
人言墓草似干将,辘轳镡鼻将无同。三十年来不复甲,枯根或化为蛟龙。
水汤汤兮风烈烈,篝火黄昏读残碣。金石有时销,此谊长不灭。
君不见交态纷纷等阡陌,任昉门前无吊客。
诗句:
挂剑台
延陵季札贤公子,腰下芙蓉淬秋水。一片心期不忍寒,萧萧陇树虹霓紫。
译文:
延陵季札,一位贤明的公子,他腰间佩戴着一把经过秋水淬火的宝剑。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感,不忍心看到国家遭受困境,就像秋天的萧瑟和陇树的紫色一样。历尽诸侯之位未能实现自己的使命,最终被鱼肠所杀。他亲自耕种、三让宗法,坚守吴国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尽管当时列强的君主仍然重视权谋,但剑客们依然纵横江湖,坚持仁义之道。君臣父子之间相互争斗,《谷风》的哀痛只能成为耳边的叹息。这位公子深深忧虑着国家的未来,只能在死友的记录中寻找慰藉。虽然缟纻和徐君都曾向他表达过深厚的友谊,但他却独自将千金献给了徐君。当他再次来到这个曾经为他献酒的地方时,荒废的台基已经被岁月埋没,只剩下寒草在风中摇曳。麒麟山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孤独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有人传说这里的墓地上长满了干将莫邪的宝剑草,辘轳和镡鼻的形状似乎与那把无异。然而,三十年来他再未佩戴过铠甲,他的枯根也许已经化作蛟龙。水势浩荡,风势凶猛,夕阳下篝火燃烧着最后的光芒,读着那些残缺的碑文。金石虽会磨损,但这种忠诚和牺牲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他不禁想起那个交游广泛、地位尊贵的时期,而如今门前却无一人前来吊唁。
注释:
- 延陵季札: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个贤明公子。
- 腰下芙蓉:形容其人气质高雅、风度翩翩。
- 一片心期不忍寒: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责任感。
- 萧萧陇树虹霓紫:描述了荒凉的场景和凄凉的氛围。
- 鱼肠剚刃王僚死:指历史上著名的刺客鱼肠刺死了吴王僚。
- 躬耕三让宗家法:描述他在吴国担任宗法职务时的行为。
- 吴邦不受轻如屣:意指吴国的百姓对他的敬仰如同对待鞋子一样轻贱。
- 墓草似干将:比喻坟墓上的草长得茂盛,如同古代名将干将的宝剑一般威武。
- 辘轳镡鼻将无同:形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
- 三十载不复甲:表示三十年过去了,他再没有佩戴过铠甲。
- 荒台半圮埋寒丛:描述荒废的台基已经被岁月埋没,只留下冷清的草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吴国著名刺客鱼肠的形象和他的英勇事迹。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贤明的公子,他心怀天下,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但命运多舛,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历经诸侯之位,却因鱼肠而被暗杀。他为了坚守吴国的原则,宁愿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尽管他身处乱世,但仍坚持仁义之道,与剑客们共进退。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壮和忠诚,让人感叹不已。诗中的荒台、寒丛和落叶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苍凉和孤独的气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