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外六院,兹地据丹麓。
入门仍见山,古藓一庭绿。
松阴飐双幡,经坛散炉馥。
龛石栖寒花,厨烟出深竹。
颇忆湛然师,尘锡参道俗。
先贤习元悟,往往寄高躅。
禅房留定云,蒲褐此间宿。
茶火伴夜深,山志静可读。
天风摇殿铃,时闻暗泉续。
【注释】
初冬:一年之初。 携舟至平水溪口:带着船到平水江边。 望仙桥:地名,是入宝严寺的入口。宝严寺:位于杭州天竺。 澄公房:僧房名号。 云门外六院:在杭州城西。 兹地据丹麓:这个地方背靠着丹砂(丹炉)山麓。 双幡:指寺庙前两侧的幡旗。 经坛:即佛堂。经坛散炉馥:佛堂里香烟缭绕。 龛石:佛像雕刻的岩石。 寒花:即腊梅。 厨烟:僧人的炊烟。 湛然师:即慧能大师。 尘锡参道俗:即以僧人身份修行于人间。 元悟:本名慧能,后改名惠能。 先贤:指慧能。习元悟:学习慧能的禅法。 寄高躅:留下崇高的榜样。 定云:僧人的名字。蒲褐:僧衣,用棕褐色的麻布做成。 茶火伴夜深:夜里喝茶取暖。 山志:指山中的地理志、山水志等书。 静可读:安静的时候可以阅读。
【译文】
初冬季节,我带着小船来到平水江边,沿着望仙桥进入宝严寺,晚上在澄公房里住宿。
云门外有六个庭院,这里背靠着丹砂山麓。
进门就看见山,院子里长满了古藓一片绿油油。
松树的影子摇曳着两侧的旗帜,佛堂里弥漫着香火的香气。
岩石上刻着佛像,炊烟从竹林中飘出。
我常常思念那湛然大师,他以僧人的身份修行人间。
先贤们学习过元悟大师的禅法,他们常常以此为楷模。
禅房留给了定云,他的僧衣是棕褐色的麻布制成。
夜晚喝着茶,听着风吹铃声,不时还能听到泉水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初冬时节,诗人带着小船来到平水江边,沿着望仙桥进入宝严寺。诗人在寺庙里住宿,晚上和定云禅师一起品尝茶水,听风吹铃声,欣赏山中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气氛,展示了禅宗的宁静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