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宫殿锁莓苔,蜡炬炉薰认劫灰。
玉碗已随芳草出,銮舆曾为看花来。
残灯不照秦乌返,落日惟馀汉雁回。
夜雨秋衾鸡塞梦,归时应过李陵台。
注释:
- 曲江:即曲江池,位于唐代长安城东南,是唐代帝王和贵族们游乐的地方。
- 蜡炬炉薰:指点燃的蜡烛和香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记忆。
- 劫灰:佛教语,指因战乱、灾难而化为灰烬的事物,此处用以形容战争后的废墟。
- 玉碗:古代的一种酒杯,通常为玉制。
- 芳草:指春天的草地,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回忆。
- 銮舆: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曾经莅临的地方。
- 残灯不照:意指夜已深,灯光已灭,不再照亮黑暗。
- 秦乌返:指太阳落山后,夜晚的乌鸦开始归巢。
- 汉雁回:指傍晚时分,大雁开始归巢,天空逐渐暗淡。
- 鸡塞梦:指在梦中梦见鸡鸣,通常用来形容乡愁。
- 李陵台:李陵墓,李陵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因战败被匈奴俘虏,最终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长安城外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
译文:
曲江宫殿如今长满了莓苔,蜡炬炉熏留下的香气已被尘埃所掩盖。
曾经辉煌如玉的酒杯已经随芳草一起消逝了,皇帝也曾亲临此地欣赏花的美丽。
夜色中,只剩下残灯发出微弱的光,无法照亮黑夜中的乌鸦;夕阳西下,只有一群群归巢的大雁在天际飞过。
我常在夜雨中梦见自己在鸡塞(地名,今甘肃天水)边做着归家之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再次站在那片我曾经度过童年的土地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之情。首句“曲江宫殿锁莓苔”,以曲江宫殿前的莓苔来象征往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衰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接着,“蜡炬炉薰认劫灰”则通过点燃蜡烛和烟雾的场景,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毁灭。最后两句,“玉碗已随芳草出,銮舆曾为看花来”,则通过玉碗(酒器)与芳草(春天的象征)的消逝,以及皇帝曾经临幸的场所(曲江)的荒凉,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现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