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耨丛中未忍芟,岁寒曾遣伴松杉。
半开已似蛇探穴,全放真如马脱衔。
沈水未宜来刻画,殿春原不畏讥谗。
承恩药树解为态,独锡嘉名出殿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酴醾》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及赏析:

笃耨丛中未忍芟,岁寒曾遣伴松杉

  • 笃耨丛:指荼蘼花,又称酴醾(tú míng),是一种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色艳丽。
  • :除草。
  • 岁寒:指寒冬时节,常用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或坚韧不拔的精神。
  • 松杉:指的是松树和杉树,常绿树种,象征坚贞。
  • 这首诗描述了荼蘼花在冬日里依然傲立,与松杉为伍,展现了它的高洁品质。

半开已似蛇探穴,全放真如马脱衔

  • 蛇探穴:形容荼蘼花初开时,如同蛇般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洞穴入口,寻找着生存的空间。
  • 马脱衔:形容荼蘼花开放后,如同骏马挣脱了缰绳,自由自在地奔跑。
  • 这两句描绘了荼蘼花由含苞待放到完全绽放的过程,形象生动。

沈水未宜来刻画,殿春原不畏讥谗

  • 沈水:沉香,一种香料,香气浓郁。
  • 刻画:雕刻、绘画。
  • 殿春:春天里的花朵。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沉香不需要被过多地雕琢和赞美,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之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春天百花齐放的欣赏和赞美。

承恩药树解为态,独锡嘉名出殿岩

  • 承恩:受到恩泽、宠爱。
  • 药树:这里可能是指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者是指某种特殊的树木。
  • 解为态:表现出特有的形态或姿态。
  • 整首诗通过对荼蘼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荼蘼花的美丽形态和坚强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人类精神的一种向往。诗人通过对荼蘼花的赞美,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沉香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