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云山发兴新,凭栏高处望长春。
西风检点尊前客,不是当时落帽人。
【注】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云山:即山中云雾缭绕的山峰。检点:审视,察看。落帽人:指东晋大司马桓温。
重九云山发兴新,凭栏高处望长春。
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兴起了新的感情,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着春天生长的万物。
西风检点尊前客,不是当时落帽人。
西风吹拂着宴席周围的客人,不是当年在宴会上被冠帽打落的人物。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在重阳佳节之时,登上天宁寺塔射山房,凭栏远眺,兴致盎然地写下了这首七律。此诗首联以景起,写登山之兴;颔联以事接,写凭槛所思;颈联以景结,写登楼所感。
首联“九日云山发兴新”,意思是九月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层层叠叠的白云,使山峰显得分外秀丽,激发了作者登山的兴致,因此他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山顶。“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古代有在这一天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习俗。“云山发兴新”中的“发兴”一词,是说因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而产生了新的情趣和兴致。这一句是全诗的序曲,为下文抒发情感做好了铺垫。
颔联“西风检点尊前客”意思是:一阵凉爽的秋风扫过座中宾客,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将视线从杯中酒水转移到了眼前的景象。“西风”是指秋天特有的风,此时吹过座中宾客,让人感到一丝丝寒意。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描绘,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颈联“不是当时落帽人”意思是:一阵秋风扫过座中宾客,让他们回忆起当年的一位风流人物——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曾发生过的一件趣事。当时,他在宴会上被一位名流看不惯,于是便将他的帽子打落在地,结果被众人耻笑。然而,如今却已物是人非,那位风流人物早已不在人世。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描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尾联“西风检点尊前客”的意思是:那阵秋风似乎还在座中宾客耳边回荡着,仿佛在提醒着他们不要忘记曾经发生的那一幕往事。“西风检点”是形容秋风的强劲有力,它不仅吹散了人们心中的愁绪,还将人们带回了那段美好的时光。这一句是全诗的收尾部分,也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描绘。通过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意境深远含蓄。通过描写登高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远的志向与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