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都随贵贱迁,陶公枯淡谢公妍。
暮云春酒词清丽,却在柴烟粪火边。
【注释】:元遗山,即元好问。贵贱之见,指元好问认为诗应体现高下贵贱之分的观点。面目都随贵贱迁,陶渊明(陶公)的诗平淡自然,谢灵运(谢公)的诗艳丽华丽,都是根据贵贱而定。暮云春酒词清丽,意指暮云春酒的词句清丽动人,却暗指元遗山认为元好问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昼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诗句过于清丽,与元遗山倡导的“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念相悖。却在柴烟粪火边,意指在那些被柴烟粪火污染的地方创作出的作品。
【赏析】:这首诗是元好问对元遗山论诗有贵贱之见的反驳之作。元好问指出,陶潜、谢灵运的诗风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代表所有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元遗山却错误地将元好问的一些作品贬为过于清丽之作,甚至将其归入“诗穷而后工”的范畴。对此,元好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元好问强调诗歌创作要超越贵贱之分。他以陶渊明和谢灵运为例,指出他们二人的诗风各有特点,但都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的影响,因此难以代表所有的诗歌创作。元好问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超越贵贱之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元好问批评元遗山将一些作品贬为过于清丽之作。他认为这种评价过于狭隘和片面。元遗山所举的例子是元好问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的“昼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句诗。然而,这两句诗并非过于清丽之作,反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元好问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拘泥于某种风格或形式。同时,诗歌创作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元好问呼吁元遗山尊重诗歌创作的多样性。他强调,诗歌创作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审美追求,而不是盲目追求某种特定的风格或标准。同时,他也鼓励元遗山多读多思,从其他诗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和启示,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