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平生恨,株牵且俟河。
触藩谁遣触,磨蝎命先磨。
海屿薇原少,天南雁不过。
支扉当夜静,霜月影婆娑。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后六句则借物抒情,以“感怀”为题。全诗通过咏物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因被株连而无法施展才华、抱负的苦闷和愤懑不平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平生最恨的是官场中那些小人得志,现在却要像牵牛似的等着受株连。
谁让我触藩呢?是命运先让我遭遇了磨难!
海中的小岛少有草木,天南的雁也难以飞过。
夜深时,支颐静坐,看着霜月在院子里婆娑起舞(映照着自己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政治原因而遭贬谪后所作,抒发了仕途失意之悲。诗的首联直抒胸臆,“平生恨”三字,表明了诗人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官场上受到小人的排挤和陷害;“株牵”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无辜蒙冤的苦闷;“且俟河”三字,表明了作者虽然身陷囹圄,但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希望能够等到大赦,得以重见天日。
颔联用典:“触藩”、“磨蝎”。《易·屯卦》云:“九五屯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壮于室。”《说文解字》注云:“藩,藩篱也。”《汉书·王莽传》:“莽大怒曰:‘使贼奴巧言令色而妄称巫妪,以惑众!”颜师古注云:“贼奴谓王莽也。”“贼奴”,实指王莽,这里用来暗指奸臣。又,“命先磨”,《庄子·知北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列子·汤问》:“命者,形之所出;而形又生于此。犹彼人命之日出之时未也,而曰在我者也。”这里用以表示自己的不幸命运早已注定。
颈联写景,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诗人的身世之感。颔联写被迫害的苦闷,颈联写身处逆境而无所作为的苦闷,尾联写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明月而感到寂寞难耐的苦闷。这三句诗,把诗人内心世界的种种苦闷都表现出来了。“薇原少”“雁不过”,都是以自然景物来衬托自己的处境,突出了自己的孤独、凄凉和无可奈何。
末联写诗人深夜独处的情景。诗人在幽暗的书房内,面对月光,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院子里来回晃动,不禁发出感慨。“支颐”、“当夜”、“影婆娑”等词语,都渲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