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芙蓉,羡幕府、诗才清绝。继玉茗、低吟红豆,高歌白雪。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
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上片写竹楼,下片写“我”之情怀。
“绿水芙蓉”,以芙蓉喻竹楼,写其高洁、清雅。“羡幕府”,用陶渊明“羡献赋之淮南”典,写对竹楼主人的仰慕。“继玉茗”,以玉茗代指文思泉涌。“低吟红豆,高歌白雪”,写竹楼主人诗才横溢,能写出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般的好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绛珠草转世,故用“红豆”比喻;又因《葬花吟》中有“桃花帘外开依旧,卷不去许多愁”,故用“白雪”比喻。“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写诗人在竹楼中创作诗文、招待朋友的情景。“北固西风”,借代南京(古称金陵)。“南徐画烛”,借代徐州(古称彭城)。“画烛”,即蜡烛,这里指宴会上的酒宴。“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点明地点和时间,写诗人在月光下泛舟江上,聆听箫声。“扬州月”,即扬州之夜月,扬州为六朝时繁华之地,多有名妓,此处指笛声似扬州美女的歌声,故用“扬州月”作比。“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总括全词,写诗人对国事、家事的忧虑。“湖海恨”,指国家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泥鸿迹”,指战乱中人们奔波无定,如同大雁被泥污困住一样。“古今事,烟云灭”,意谓一切如烟云般消逝。“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写诗人对江山的热爱。“彩笔”,指毛笔,古代文人常用彩笔描绘江山。“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赞颂竹楼主人的文学成就。“一卷”,指诗集。“龙光”,指文采。“瑶笈”,指珍贵的藏书。此句说竹楼主人的诗歌如同龙腾飞升于九天之上,其文学成就流传千年,成为后人所珍视和学习的典范。“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竹楼主人的敬慕之情。“爇名香”,焚香以示敬意,“心先折”意为内心为之折服,敬仰不已。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作者任建昌军学教授,因触忤权贵而被免职。他虽遭贬谪,但志节不衰,仍寄希望于南宋朝廷能够中兴。此词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成的。它通过对竹楼主人才华的赞扬,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不幸的感慨。
上片写竹楼。首二句以芙蓉喻竹楼,赞美其高洁、清雅。“羡幕府”,承上“幕府”而来,表示羡慕之情。“继玉茗”,“继”字有继承之意,“玉茗”即《红楼梦》中所写林黛玉诗中的意象——落红,这里指贾宝玉(即书中的林黛玉)。这一句的意思是:竹楼的主人继承了贾宝玉的诗才。“低吟红豆,高歌白雪”,写竹楼主人的诗歌才情。红豆是相思的象征,而白雪则出自《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这里的“白雪”也指代思念。“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写竹楼主人在北固山上作赋、在南徐(今江苏徐州)宴客的情形。“北固西风”,借代南京(古称金陵)。“南徐画烛”,借代徐州(古称彭城)。“画烛”,即蜡烛,这里指宴会上的酒宴。“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点明地点和时间,写诗人在月光下泛舟江上,聆听箫声。“扬州月”,即扬州之夜月,扬州为六朝时繁华之地,多有名妓,此处指笛声似扬州美女的歌声,故用“扬州月”作比。“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总括全词,写诗人对国事、家事的忧虑。“湖海恨”,指国家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泥鸿迹”,指战乱中人们奔波无定,如同大雁被泥污困住一样。“古今事,烟云灭”,意谓一切如烟云般消逝。“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写诗人对江山的热爱。“彩笔”,指毛笔,古代文人常用彩笔描绘江山。“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赞颂竹楼主人的文学成就。“一卷”,“龙光”指文采,“瑶笈”指珍贵的藏书。此句说竹楼主人的诗歌如同龙腾飞升于九天之上,其文学成就流传千年,成为后人所珍视和学习的典范。“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竹楼主人的敬慕之情。“爇名香”,焚香以示敬意,“心先折”意为内心为之折服,敬仰不已。
下片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首三句交代写作背景及心境。“满江红”一词调本意指代长江,这里是借用来表达自己的遭遇。起首二句写竹楼主人的诗才清绝、格调高雅,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以“继玉茗”自比,表明自己对竹楼主人的景仰之情。接下来四句写竹楼主人的为人处世态度。“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北固西风”、“南徐画烛”都是借代南京(古称金陵)、徐州(古称彭城),前者借代南京(古称金陵),后者借代徐州(古称彭城)。这两句意思是说,竹楼主人在北固山作赋、在南徐宴客。这四句既写了竹楼主人的行为举止,也表达了诗人对竹楼主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以下五句写“我”在竹楼中的所见所闻。“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写的是在竹林中泛舟赏月的情景。这几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惬意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总结前文并表达自己的感慨。这三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担忧、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也流露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最后两句写自己对竹楼主人的敬仰之情。“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彩笔”即毛笔,古代文人常用彩笔绘画江山。这句意思是说,看眼前的江山如此美好,都归结于竹楼主人的文笔和才华。“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一卷龙光腾宝剑”是说竹楼主人的诗歌才华如龙腾飞升于九霄之上;“千秋慧业传瑶笈”则是说竹楼主人的文学成就流传千载。这两句既赞美了竹楼主人的才华和业绩,也表达了诗人对竹楼主人深深的敬佩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对竹楼主人的敬慕之情。“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最后两句写诗人焚香祭祀、手捧竹楼主人诗集细细阅读的情景。这四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竹楼主人的敬慕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述感,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深远,情感真挚深沉,是一篇抒情小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