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户看蒲剑,烘衣杂艾香。旧家风俗未全忘。更喜丝缠五色烂生光。
忧患从端策,贤愚尽括囊。儿童涂额弄娇黄。那识灵均去后几端阳。
南歌子·午日次尹默韵挂户看蒲剑,烘衣杂艾香。旧家风俗未全忘。更喜丝缠五色烂生光。
忧患从端策,贤愚尽括囊。儿童涂额弄娇黄。那识灵均去后几端阳。
【注释】
挂户:指悬挂于门户的画像或符咒。
蒲剑:古代传说中一种用蒲叶制成的剑。这里借指端午节所佩挂的艾叶菖蒲。
烘衣:晾晒衣物以驱除湿气。
艾香:指艾草的香气。
旧家风物:指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情。
端策:即“端木”的谐音,出自《楚辞·招魂》中的“灵氛既告兮……余以兰为室兮”,是屈原用来表达自己高洁志向的词句。端策比喻高尚的志向。
贤愚:指有才德的人和没有才能德行的人。
括囊:指包容、收容。
灵均:屈原的别称,这里代指屈原。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节观赏民间庆祝活动而作,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之情。
上片写端午风俗。开头两句说,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在挂上蒲剑,晾晒艾叶,熏蒸衣物,以祛湿避疫;儿童则在额头上抹上五彩线(俗称“五色丝”),以此祈求平安和吉祥。“挂户”、“烘衣”、“旧家风俗”都点出这个节日的习俗。结尾两句说,尽管我身处异乡,但仍然不忘家乡的风俗习惯,更高兴的是身上缠绕着五彩缤纷的丝绸线绳,闪闪发光。
下片写端午节日里的活动。开头三句说,人们忧心忡忡地思考着国家大事,贤者和愚人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对策。“忧患”二字写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端策”、“贤愚”都是指有才能德行的人和没有才能德行的人。“儿童”一句则是说,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脸上涂抹着黄色的粉末,打扮得像节日里的模样。这一句描写了端午节日里的热闹气氛和欢乐景象。最后两句说,那些只知道享受节日欢乐的人哪里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离开人世已经有许多年了,他的精神永存人间,永远激励着后人。
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日里风俗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