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交蓊蔚,柁移入支泾。
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
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
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
幸无街弹室,不解闾师争。
淳俗偶存在,儿童乐柴荆。
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

《还家杂诗》

水竹交蓊蔚,柁移入支泾。

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

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

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

幸无街弹室,不解闾师争。

淳俗偶存在,儿童乐柴荆。

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

注释

  • 水竹交蓊蔚:形容水边竹子茂密,与水流交织。
  • 柁移:船桨移动。入支泾:进入支泾河。支泾河是一条小河。
  • 春阴:春天的阴霾。澹:淡。原隰:指原野上的水边地带。
  • 孤花明:孤独而开放的花朵在阳光中显得格外明亮。
  • 蚕候:养蚕的时节。百室:一百户人家。静:安静。
  • 阡陌:田间的小路。希:稀少。人行:人走。
  • 林阴:树林中的阴凉处。犬卧:狗躺在那里。
  • 日午:中午时分。闻鸡鸣:听到鸡叫。
  • 妇智:女性的智慧。敬:尊敬。无旷:没有荒废。
  • 田更:田地更加勤奋。勤得生:努力耕种,获得丰收。
  • 幸无:幸运的是。街弹室:街巷里的弹弓射击场所。解:知道。
  • 淳俗:淳朴的风俗。偶:偶尔。存:保留。
  • 儿乐:孩子们的快乐。柴荆:用草和木头搭建的简陋门楼。
  • 即此:此处就是。瀼滨:沱水的岸边,泛指江边地区。
  • 潺潺:水流动的声音。水乐声:水中流淌的声音像乐曲一样好听。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乡村景色和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宁静、和谐的景象。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 开篇“水竹交蓊蔚,柁移入支泾。”:开篇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村庄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画面,水边的竹子郁郁葱葱,小船在支泾河中缓缓前行。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乡村的自然风光,也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2. “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接下来,诗句转向对乡村景象的描写,春天的阴霾让原野上的景色显得更加宁静,远处可以看到孤独而明亮的花朵。这里的“孤花明”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春天阳光下的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3. “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接着,诗人又转向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蚕茧成熟的时候,整个村落都非常安静,只有人们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这句诗既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和。
  4. “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在继续描绘乡村生活的同时,诗句引入了动物的细节——狗在树林中休息,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听到了鸡的啼鸣。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5.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最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乡村妇女勤劳智慧的形象。她们没有荒废农事,反而更加辛勤地工作,从而获得了丰收。这不仅是对妇女们辛勤付出的赞美,也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6. “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整首诗以一个总结性的结尾回到开头的地点——沱水岸边,那里的水流淌的声音就像美妙的乐曲一样。这个结尾不仅呼应了诗歌的开头,也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即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