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酬希听。
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铭鹤罢,倚松暝。
洞庭叶下灵均醒。
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
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
溯明月、中秋人定。
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
常娥老,维摩病。
【注释】
金缕曲 · 为藏山题画绝唱酬希听。
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铭鹤罢,倚松暝。
洞庭叶下灵均醒。
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
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
溯明月、中秋人定。
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
常娥老,维摩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1952年春在湖南长沙时所作,是为一位友人的山水画而作的题赠之作。
“绝唱酬希听”点明此词是酬答之词,希听即是希音,指那位友人。“我非鱼,子犹非我”,这是说我不是鱼,你也不是鱼;我又不是你,你也不是我。这句是说自己与对方虽非同类,但彼此却心有灵犀,能相互理解。“会心谁胜”,句中的“谁”就是“谁胜”。“会心”即心灵相通,这里指彼此心灵上的理解。“谁胜”则是指谁更能理解自己的心意。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说如果天也有情感的话,它也会因伤心而变老的。《庄子·知北游》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里的“天”指自然界,也指人的内心世界,“有情”即具有感情。“目瞬华萎”是说眼睛看到花枯萎了,这里用一个“瞬”字,写出了时间之短,以及花的凋零之速,也表现出一种悲凉之感。“难认”则是指很难看清或看清。“展画里、仙关云磬”是说展开画卷,只见画中有仙关,上面悬着一块云状的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展画里”即展开画幅,“画里”是说画中景致。这两句写画中景象,以“展”“见”二字表现画卷打开后的景象。“浪说”二字则是说那些文人雅士们经常这样说,“挂冠神武早”是说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早就把官帽摘下来不干了。“挂冠”,即脱下官帽,古代官员离职或退隐前往往将官帽摘去。“迟”,“早”相对照,强调的是“早”。 “滞翱翔”是说滞留在空中飞翔。“那得常清净”是说哪能够常常保持清静呢?“常清净”是说常常保持清静的状态,这里指的是精神上的清静。 “铭鹤罢,倚松暝”是说画中的神鹤已经停止鸣叫了,自己依靠在松树下等待天黑。“倚松暝”是说靠着松树等待天黑。“洞庭叶下灵均醒”是说洞庭湖边的树叶落下,屈原(灵均)也苏醒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名平,字原,号渔父,自称沧浪子,又自云“吾为太公采药乎?”后人称其“屈大夫”、“骚体祖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是一个才高德厚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爱国诗人和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沉江后,人们怀念他,就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船上的人指着茫茫的江水说:“大家都往水底看吧!江底下一定有屈原的尸骨!”这就是“洞庭叶下灵均醒”的意思。“顾龙门”是说回头看看龙门山。“伤怀眇蹠”,是说心中伤感,怅然若失。“杨侯波劲”是说杨侯波涛汹涌强劲有力。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年少时就很有志气,曾对叔父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成事不说,遂事不谏,立雪有期,君子慎言,义不受财。”意思是说一个人要立志做大事,就要有担当天下的能力。“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是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玩沙子,虽然玩得很高兴但最终散开了,他们一起种的那片地也被荒废了。陶渊明曾三次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便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这里借用这个故事说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虽然短暂,但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溯明月、中秋人定”是说追忆明月当空,中秋节那天人们早已入室休息了。这里的“溯”是追忆的意思。“玉宇琼楼三世影”是说天上的宫殿楼阁都是玉做的,它们的影子映在人间的湖面上,形成三代人的影像。这几句的意思是: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虽然短暂,但他们的心情都很愉快;他们追忆明月当空,中秋节那天人们早已入室休息了;天宫的宫殿楼阁都是玉做的,它们的影子映在人间的湖水中,形成三代人的身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是说让湘灵演奏瑟乐,苍龙听到声音也应答。湘灵即指湘水女神,湘水流经湖南省西部,相传湘灵住在湘水里,善于鼓瑟。这里借湘灵鼓瑟的典故表达自己与朋友们欢聚一堂的喜悦之情。“常娥老,维摩病”是说常娥老了,维摩病了。“常娥”即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子。传说她偷吃了不死药后飞到月亮上去了。“维摩病”指佛教中的一种病症,即痴病、狂病等。这里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与朋友们聚会的欢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