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不满。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哀馀皇城濮之兆报在泌,会稽已作姑苏地。
  • 哀余皇:哀悼我皇。
  • 城濮之兆:城濮之战的征兆。
  • 报在泌:消息传到泌县。
  • 会稽:今天的绍兴。
  • 作姑苏地:变成了姑苏之地。
  1. 或思或纵势则悬,后事之师宜可记。
  • 或思或纵:有时想有时放纵。
  • 势则悬:形势就悬了。
  • 后事之师:以后的将领应该记取这个教训。
  1. 昔年东渡主伐谋,严部高垒穷措置。
  • 东渡:指南宋抗金。
  • 主伐谋:主持军事策略。
  • 严部高垒:加强防御工事。
  • 穷措置:尽力安排。
  1. 情见势绌不战屈,转以持重腾清议。
  • 情见势绌:形势不利。
  • 不战屈:不用武力屈服。
  • 转以:转而。
  • 持重:谨慎稳重。
  • 腾清议:赢得清正的名声。
  1. 铁船横海不敢忘,明耻教战陈六事。
  • 铁船横海:铁甲战船横渡大海。
  • 不敢忘:不能忘记国耻。
  • 明耻教战陈:明确耻辱,教导战斗和军事。
  • 六事:具体事项未详。
  1. 军储四百饷南北,并力无功感尽瘁。
  • 军储四百:军队储备的粮食有四百斛。
  • 饷南北:给南方和北方的军队供应粮食。
  • 并力无功:齐心协力却无功而返。
  • 尽瘁:竭尽忠诚。
  1. 宋人告急譬鞭长,白面书生臣请试。
  • 宋人告急:宋朝告急求援。
  • 譬鞭长:比作鞭子长。
  • 白面书生臣请试:年轻的书生请求尝试。
  1. 欲矫因循病卤莽,易箦谏书今在笥。
  • 矫因循:纠正因循守旧。
  • 病卤莽:弊病在于粗心大意。
  • 易箦谏书:更换床垫上的谏书。
  • 今在笥:现在放在箱子里。
  1. 蓄艾遗言动九重,因以为功宜可嗣。
  • 蓄艾遗言:保留着遗言。
  • 动九重:感动皇帝。
  • 因以为功:以此作为功劳。
  • 宜可嗣:应该能够继承。
  1. 谁知一举罢珠崖,东败造舟无噍类。
  • 谁知:谁料到。
  • 一举罢珠崖:一举放弃珠崖(今广东珠海)。
  • 东败造舟:东面战败,船只被毁。
  • 无噍类:没有幸存者。
  1. 行人之利致连樯,将作大匠成虚位。
  • 行人之利:行人的利益。
  • 致连樯:导致船只连接起来。
  • 将作大匠:工程主管官员。
  • 成虚位:成了空缺的位置。
  1. 子弟山河尽国殇,帅也不才以师弃。
  • 子弟山河尽国殇:国家的领土和人民都遭受到了损失。
  • 帅也不才:主帅无能。
  • 以师弃:放弃军队。
  1. 即今淮楚尚冰炭,公卿有党终儿戏。
  • 即今:如今。
  • 淮楚:淮河和楚国一带,泛指中原地区。
  • 公卿有党:公卿中有党派之争。
  • 终儿戏:终究是儿戏。
  1. 水犀谁与张吾军,馀皇未还晨不寐。
  • 水犀:水犀牛,古代兵器。
  • 谁与张吾军:谁能与我一起作战。
  • 馀皇:疲惫的样子。
  • 未还晨不寐:还没有回来就睡不着觉。
  1. 州来在吴犹在楚,寝苫勿忘告军吏。
  • 州来在吴犹在楚:州来(地名)仍然在吴郡和楚地之间。
  • 寝苫勿忘告军吏:睡觉也要记得告诉士兵不要懈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