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守本根,而不殉世情。
庭野无二致,古今同一荣。
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
践踏随所遭,俯仰岂不平!
寻常乃如此,松柏有高名。

【注释】

秋明室杂诗:秋天的草木。

小草:这里比喻隐逸之士。

守本根:守住自己的本质和本性。

二致:两样,不同。

每被秋霜杀:常常受到秋霜的摧残。

春阳生:春天阳气复苏,万物生长。

践踏随所遭:任凭踩踏,没有怨言,坦然接受。

俯仰岂不平!:低头仰头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寻常乃如此:平凡人就能做到这样。

松柏有高名:松树与柏树都是长寿的树木,所以常用来象征坚贞的品格。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表现了隐士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思想情怀。

前四句为一组,写隐者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小草”二字点明主题,即诗人自喻。他以松柏之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守本根”,“不殉世情”。这两句既写出了松柏的特性,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接下来两句“庭野无二致”,说明无论庭院还是田野,都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古今同一荣”进一步突出了这种统一性。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又显示出他的远见卓识。

后四句为一组,写隐者对人生坎坷的态度。“每被秋霜杀,还共春阳生”二句,用春秋两季霜雪的交替,比喻人生的盛衰变化。这二句中,“每”字和“还”字都强调了隐者对这种变迁的态度——坦然接受,毫不介意。“践踏随所遭,俯仰岂不平!”二句进一步写隐者面对各种挫折时所抱的态度。“践踏”指一切强加于身的磨难,“俯仰”指生活上的顺境与逆境。“岂”字则表示一种反诘的语气,表明隐者对于任何打击都不屈服。这二句诗既表明了诗人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又显示了他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高尚品质。

最后二句“寻常乃如此,松柏有高名”一句总结全诗,指出隐者的这种生活态度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十分可贵的。同时,这二句也进一步表明了隐者的高风亮节。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话,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思想内涵也十分深刻。诗人通过描绘松柏的生长过程,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更表现出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