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极望海门遥,水国轻寒夜泬。
隔岸青山神禹庙,中流白浪伍胥潮。
春星万点连渔火,宿雨兼旬变柳条。
咫尺桐江图画里,牵舟无奈石尤骄。
【解析】
此诗写于淳熙八年(1181),时诗人由临安赴建阳,途经钱塘。钱塘为江流入海之处,故云“舟泊”。“舟泊”即船停之意,而“泊”又可作“靠岸”解。钱塘江口的江堤上有亭子,诗人在这里极目远眺,见海门山在对岸遥遥相对,水国之地,轻寒夜寂。隔岸青山上,有神禹庙;中流白浪中,有伍胥潮。春汛时,星星点点的渔火点缀在江面上;秋汛时,柳条披离地皮,随风飘摇。咫尺之间,便是画里风景。而“石尤”是江中礁石,因形状像人脸,故又名“石人”,其险处,舟行至此,往往受阻,不得不牵缆而行。
【答案】
①舟停钱塘江边,极目远眺。②钱塘江口的江堤上,立有亭子,可以眺望海门山和对面青山。③隔岸青山上,有神禹庙;④江中白浪中,有伍胥潮。⑤春汛时,星星点点的渔火点缀在江面上;秋汛时,柳条披离地皮,随风飘摇。⑥咫尺之间,便是画里风景。⑦而“石尤”是江中礁石,因形状像人脸,故又名“石人”,其险处,舟行至此,往往受阻,不得不牵缆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