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第松台麓,元臣主眷优。
天章悬废阁,相印没荒丘。
议夺千官气,身无十世谋。
立谈工巷遇,何似富民侯。

【注释】

①松台:即松亭山,位于杭州。张文忠,指张浚,南宋抗金名将,被罢相后居住在此地。故第:故居,旧宅。②元臣:指宋高宗赵构。主眷优:得到皇帝的厚爱。③天章阁:北宋殿名,后为收藏历代御用书籍之所。废阁:已废弃不用的阁。④相印:宰相印章。⑤立谈:片刻交谈。工巷:《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曾住此巷。⑥何似:怎么样比得上。富民侯:西汉时的萧何曾任“汉王”刘邦的丞相,封为“酂侯”,后因功被封为“酂侯”,又称“酂侯”。此处以之借称地方官。⑦《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史书。⑧元丰二年(1079)三月至九月,王安石在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推行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四月,神宗被迫下令将王安石革职,贬为江宁知府。

【赏析】

王安石罢相后被贬谪到江宁任知府,途经松台,怀念故居,写下此诗,并有“立谈工巷遇,何似富民侯”一联,表达了他与当地士人的交往以及对于当朝政治的态度。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语言质朴自然,不假雕琢。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情韵悠长,意境高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句“赐第松台麓”,交代了题中的“故第”和“故居”。这里所说的故居,是指张浚在杭州所筑的“松台”别墅,也就是后来王安石所住的那座“新居”(今名“西泠印社”,在西湖孤山北麓)。“赐”字表明这所别墅是朝廷赐予张浚的,所以称为“故第”。“松台”既指这座别墅,也兼寓其人;既指其地,也寓其人之高尚品格。

次句“元臣主眷优”,点明张浚是元朝的大臣,受到宋朝皇帝的厚爱。“主眷优”三字说明张浚在宋朝的地位很高,但同时也说明他与当时的保守派政敌之间存在矛盾。

第三句“天章悬废阁”,写张浚在杭州所居之地的旧事。“天章阁”是北宋殿名,位于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是藏书之所。张浚在杭州的别墅里挂上“天章阁”匾额,说明他有意标榜自己,表示自己不忘本。

第四句“相印没荒丘”,写张浚被罢相后的情况。“相印”指宰相的印信。“荒丘”是坟墓,这里代指墓地。诗人用一个“没”字,写出了他当时被贬黜的凄苦处境。

五、六两句写张浚被贬后的感慨。“议夺千官气”,意思是说,他被罢去相位之后失去了官场的尊严和权势,“千官气”即指他的威权和地位。“身无十世谋”,意谓他一生没有多少长远的谋划,而只能安于现状。这两句诗表现了张浚对于自己被罢相的不满情绪,也表现了作者同情他的心情。

七、八两句写王安石经过松台时与当地士人的交往。“立谈工巷遇”,写他和工巷里的士人偶然相遇。这里的“立谈”是说谈话很短促,“工巷”是一个小巷的名称。诗人用一个“遇”字,表现出他们相见时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王安石与当地士人的交往及对于当前政治的态度。“何似富民侯”,“富民侯”是指汉朝开国功臣萧何,他曾被封为“酂侯”,后改封为“侯”,“富民侯”就是“酂侯”的简称。诗人在这里用“富民侯”来比喻那些能够使人民富裕的官员,而把王安石自比作萧何。“何似”二字,既表达了他对这种官员的看法,又表明了他对政治形势的认识。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假雕琢;风格朴实自然而又含蓄深沉;构思精巧缜密,富有层次感;感情真挚而不失幽默感;艺术形象鲜明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