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当年溅铁衣,犹余蒲首入泉扉。
草深断碣眠香麝,花落空山叫秭归。
夜雨灵旗尝自出,秋风石马竟何依。
大招拟赋还停笔,挂剑潜来恐是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在公元750年(天宝九载)创作的。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少年时就以侠气闻名,曾游历梁宋一带,结交了不少英雄。安禄山叛乱时,他曾投靠叛军,任左兵马曹参军;后来又逃归唐朝,官至刑部侍郎。这首诗是他的一首怀古诗,通过咏叹古人,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慨。

碧血当年溅铁衣,犹余蒲首入泉扉。

草深断碣眠香麝,花落空山叫秭归。

夜雨灵旗尝自出,秋风石马竟何依。

大招拟赋还停笔,挂剑潜来恐是非。

【注释】:

  1. 蒲首:指古代士兵的发髻像蒲叶一样。
  2. 草深:指墓地荒凉。断碣:断裂的墓碑。
  3. 石马:指墓前石刻的马像,相传为楚王墓前的石刻。
  4. 大招:《楚辞》中的一首诗名,传说屈原所作,多讽刺之词,这里泛指诗歌、文章。
  5. 灵旗:即神旗,指战旗。
  6. 秋风石马:指战马,这里指战士。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陈黄门墓地荒凉的景象。“碧血当年溅铁衣”一句,用一个“溅”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了诗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接着两句写墓地的荒凉,断碣和草丛都显示出墓地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的痕迹。“草深断碣眠香麝”,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画面:断碣上的草都已经长高,而香麝却在这里睡着了。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最后两句写墓地周围的风景,夜雨中战旗飘扬,秋风吹动着战马的影子。这些细节都增强了墓地的荒凉感。
    这首诗的后四句则转入对诗人自己的反思和批评。“大招拟赋还停笔”一句,诗人说自己本来想写一篇关于楚王的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说:“挂剑潜来恐是非。”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误解或指责。最后一句“大招拟赋还停笔”则直接表明了自己对创作的热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因此产生了犹豫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黄门墓地的荒凉和诗人自己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一个充满哀愁和迷茫的世界。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