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深山问是谁,将母四皓采芝时。
人间尽道官荣好,自有高人世不知。
【注释】题书:指代诗的内容。一老深山问是谁,将母四皓采芝时。人间尽道官荣好,自有高人世不知。
译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深山中问我是谁?他将母四皓采灵芝的时候。人们都说官场荣耀是好的,可我自有一番高人所不知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问”来发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看法和人生追求。全诗用典贴切,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
一老深山问是谁,将母四皓采芝时。
人间尽道官荣好,自有高人世不知。
【注释】题书:指代诗的内容。一老深山问是谁,将母四皓采芝时。人间尽道官荣好,自有高人世不知。
译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深山中问我是谁?他将母四皓采灵芝的时候。人们都说官场荣耀是好的,可我自有一番高人所不知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问”来发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看法和人生追求。全诗用典贴切,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
解析: 柴门- “柴门”通常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这里可能指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或隐居的态度。 译文 - 不要轻率地打开柴门外出,因为真正的师者应当是深藏不露的。 注释 - 柴门: 一个象征性的词语,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或者简朴的生活方式。 赏析 - 此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强调真正的学问和道德应当是内敛、不张扬的。 第二联【只应古是师】 - 只应: 应该只有。 -
诗句释义 1 月到秋逾洁:意味着月亮在秋季显得更加明亮和清新。这里的“逾”表达了超过的意思,“皎洁”则形容月光明亮如雪。 2. 青宵永夜清:指的是整个夜晚都是清晰的,没有一丝杂质。"青宵"指夜空,"青"在这里有清澈、明朗的意象。 3. 辉光澄万里:形容月亮的光芒能照亮遥远的距离,"澄"意为清澈、明亮。 4. 形影静三更:形影(影子)在深夜时显得特别宁静,“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意境开阔,格调苍凉。 “忽漫风尘迫”是说战火连绵不断,使人民生活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豺狼满近偏”写战祸蔓延,遍地烽火,到处是豺狼肆虐的景象。 “厉如惊伯有”写战乱之凶残,令人惊恐不安。 “兴合望周宣”是说在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安宁,企盼朝廷的明君出现,以解国难。 “北极光寒月,南江祲接天”写战乱中的凄苦景象。北方的天空冷清,南方的水被污染了
诗句释义: - 佳日空怀古:指的是在美好的一天里,心中充满了对古代的怀念。 - 翛然且闭关:翛然意为超然,闭关即闭门不出,形容作者选择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隐居或休息,远离尘嚣。 - 生涯穿铁砚:生涯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一生或事业,穿铁砚指用铁笔书写或创作。 - 残梦付空山:残梦可能指的是未完成的梦想或未实现的愿望,付空山指将它们寄托给自然或遗忘。 - 学道心难惬:学道即学习道教
傍晚时分漫步在常阴沙,心情轻松自在欲驭风。 草丛繁盛沙滩辽阔,白云飘飘海门空阔如无中。 江边独行客,世间无人能比通。 孤寂胸怀常浩荡,岂再为人生路而困惑。 注释: - 常阴沙晚眺:指诗人在常阴沙的晚景中远眺。 - 飘然欲御风:形容诗人的心情轻松自由,仿佛想要随风飘荡。 - 草青沙岸阔:描述草地翠绿,沙滩广阔的景象。 - 云白海门空:形容天空晴朗,海门空旷如洗。 - 江上独行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题目要求等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前两联写蔡邑侯的香山文选楼落成,诗人感念先贤,抒发感慨之词;后两联描写了作者在文选楼落成之际,与同游诸士饮酒赋诗的情景,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惆怅之情。 “香山旧迹自萧梁,千载曾留翰墨香。”第一句中“香山”指香山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
《院试寓郡城独坐对月无聊中叠韵成此五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周馨桂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寒意几欲雪: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仿佛快要下雪的天气。 - 推窗月复来:形容月亮似乎被窗户推开后又重新出现。 - 自怜无用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用之才的自嘲。 - 共笑不燃灰:与其他人一起嘲笑那些不能像木头一样燃烧自我的人。 - 济世知非分: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并非为了功名利禄。 - 成名羡有才
正月十三日为小女绣蘅授命日志感(乙丑) 生作贫家女,应嗟命不辰。 清流堪见志,孱骨竟成仁。 咏絮才虽浅,耽书性颇真。 伤心三载恨,当此眼前春。 【注释】: 1. 生:我。 2. 清流:指清澈的水流或比喻清明的政治环境。 3. 孱骨:弱小的骨头。 4. 咏絮:女子善于纺织,以柳絮比喻。 5. 三载:三年。 6. 当此:面对。 7. 眼前春:眼前的春天。 【赏析】:
绝好窗前月,清光向客来。 友添惟对影,心死已成灰。 善价看时辈,虚藏愧不才。 此身何所用,且即隐蒿菜。 注释: 1. 绝好窗前月,清光向客来:美好的月光从窗户照进来,照亮了客人的面庞。 2. 友添惟对影,心死已成灰:朋友们都来到身边,我对着自己的影子,心情已经变得冷漠,好像已经死了。 3. 善价看时辈,虚藏愧不才:我自认为才华平庸,不如他人,心中感到惭愧。 4. 此身何所用,且即隐蒿莱
马齿行加长,龙门望竟遥。 智惭陈曲逆,功让霍嫖姚。 有过将年补,开胸藉酒浇。 平生忧患甚,湖海气多消。 注释: 1. 马齿行加长:比喻人年纪渐长,行步蹒跚。 2. 龙门望竟遥:指远在天边,难以到达的地方。 3. 智惭陈曲逆:惭愧于陈曲逆的才智。陈曲逆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的是自愧不如他。 4. 功让霍嫖姚:功劳不及霍嫖姚(霍去病),这里表示自己的功劳不够。 5. 有过将年补:有过失
【注释】 香山:今陕西长安一带的山。唐时长安附近有很多山,因多产美酒,所以称“香山”。怀古:对古代遗迹、故地、名人等的怀念。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写香山旧迹,颔联写香山名胜。颈联写香山名胜中的高殿和名花都寂寞了,尾联写诗人对此情景的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是说,香山一带,萧梁时代留下的遗址还剩下一些,高高的殿堂已经变成了废墟;至于那年月已久、荒废已久的宫殿,更是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诗句释义 1 客中怀外叔舅吴稼堂茂才 - 表达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叔舅吴稼堂的思念之情。"客中"指的是作者目前所处的客居状态,"怀"表示怀念或想念的意思,"外叔舅"指的是妻子的叔叔或舅舅,这里特指吴稼堂茂才,即诗人的远在外地的亲戚。"吴稼堂茂才"是具体的人名,这里的茂才是指文才出众的人,可能是一位学者或者官员。 2. 客路栖迟绝往还 - 描述了作者在外旅行时的孤独与寂寞
注释 1. 险成天堑竟如何:险峻的天堑,最终又是怎样的结局。 2. 一片孤城孰荷戈:一片孤立无依的城池,又有谁会去拿起武器守卫。 3. 日远长安何处望:太阳已经远离了长安(古代都城),我还能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呢? 4. 烟波江上暮云多: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暮色中飘浮着层层云雾。 赏析 此诗表达了一位失意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 注释和赏析: 1. “醉乡风味乐不支”: - “醉乡”通常指代一种沉迷于酒中的生活状态,这里可能暗指某种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生活方式。 - “风味”表示这种生活方式的独特魅力,让人沉醉其中,不愿意醒来。 - “乐不支”形容由于过度沉迷于这种生活而感到快乐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2. “杖头有钱任所之”: - “杖头”指的是手杖的顶端
注释: 前贤深敬惟桑梓:前人深深尊敬家乡的桑树和梓木。 此日其如不可居:这一天怎么能安居呢? 欲把一竿沧海去:想要拿着一根竹竿去海边。沧海:大海。 茫茫何处钓鲸鱼:茫茫的大海中,哪里才能像传说中那样钓到巨鲸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首句“前贤深敬惟桑梓”,诗人以桑梓为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桑梓,即家乡,这里指代故乡。前人深深敬仰故乡,诗人也深深怀念家乡。
【注释】 常阴沙:地名。 夜坐:夜晚静坐,无所事事,以遣闷怀。 累得:形容愁苦烦闷。 归梦:归家的梦。 欲消魂:想得要死。消魂:形容极度悲恸,魂魄都要飞散了。 【赏析】 《常阴沙夜坐》:诗人在月色和寒风中独坐,愁绪满怀地抒写自己的寂寞、孤寂与悲凉。 起句“常阴沙夜坐”,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常阴”即阴天之意,说明天气已到深秋时节,天气阴沉。“沙”,这里指海边或沙漠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