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且未老,入世已多悲。
故人半零落,相见无几时。
死者长已矣,生者宁可知。
相见莫相厌,勿复轻别离。
纵有情相乖,臭味毋差池。
诗句释义
1 余年且未老,入世已多悲。
- “余年”:指剩余的日子不多。
- “且”:表示假设的连词,用于此处表达对未来的预期。
- “老”:指年龄的增长或时间的推移。
- “入世”:进入社会,与世相处。
- “已多悲”:已经经历了许多悲伤的事情。
- 故人半零落,相见无几时。
- “故人”:老朋友或者旧相识的人。
- “零落”:分散、凋零,这里形容人的减少或离散。
- “时”:时间,这里指的是相聚的时间。
- 死者长已矣,生者宁可知。
- “死者长已矣”:死去的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生者宁可知”:活着的人又怎么能知道呢?
- 相见莫相厌,勿复轻别离。
- “相见”:彼此见面或交流。
- “莫相厌”:不要感到厌烦。
- “勿复”:不应该,不要再次。
- “轻别离”:轻易地离别。
- 纵有情相乖,臭味毋差池。
- “纵有情相乖”:纵使有情感上的差异或冲突。
- “毋”:不要或不。
- “臭味”:这里指性格或志趣的不同。
- “毋”:不要或不。
- “差池”:错误或偏差。
译文
我年纪尚轻,却已在世上经历了许多悲哀;
老朋友中有很多已经离世,能和你们相聚的时间也寥寥无几。
逝去的人早已离去,活着的人又怎能知晓他们的命运。
我们见面的时候请不要感到厌烦,不要再轻易地分开。
即使我们之间存在情感上的不合,也不要因此而产生性格上的冲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深刻表达了人在世中的孤独、哀愁以及与人交往中的矛盾和困惑。诗人用“余年”、“入世”等词来表达生命的有限性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以“故人”“死者”“生者”等词汇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状态。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无常和人际关系微妙性的感慨。
在艺术手法上,此诗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哲理性。通过对“相见”和“别离”的反复强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主题思想,引发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