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劫已成灰,淮阴尚有台。
冤真终古恨,兵是谪仙才。
主忌封齐去,臣思灭楚来。
两回雄说罢,一代霸图开。
相国空劳荐,苍天枉赋材。
辟阳侯好在,终得位三台。

诗名:韩信钓台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汉劫已成灰”:此句表明汉朝已经灭亡,用“灰”字形容其衰败至极。
  • “淮阴尚有台”:虽然汉朝已亡,但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韩信钓鱼台依然存在。
  • “冤真终古恨”:表达了对历史冤屈和长久怨恨的感叹。
  • “兵是谪仙才”: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有如天降大任的谪仙之才。
  • “主忌封齐去”:指韩信因为受到主公刘邦的猜忌而被逼离开齐国。
  • “臣思灭楚来”:韩信在被贬之后,思考如何能恢复楚国,体现其雄心壮志。
  • “两回雄说罢,一代霸图开”:韩信两次成为英雄,他的霸业开始展开。
  • “相国空劳荐,苍天枉赋材”:表达了对韩信才能被浪费的感慨。
  • “辟阳侯好在,终得位三台”:韩信最终得到了封赏,被封为淮南王,拥有三个城池。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五言律诗的形式,押寒韵,展现了韩信一生的起伏。通过对韩信命运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射。
  1. 写作背景
  • 彭孙贻生活在明朝时期,他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他创作了这首《韩信钓台》以纪念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通过这首诗,彭孙贻不仅表达了对韩信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他个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1. 历史评价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韩信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1. 文化意义
  • 《韩信钓台》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也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韩信一生的回顾和评述,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忠诚、才能和命运等主题的深刻见解。这种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评价和解读,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现代影响
  • 这首诗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的赞颂,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通过学习韩信的故事,人们可以汲取到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从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