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韩笔昔人论,鸿爪岂宜泥雪痕。
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杜诗韩笔,古人评论,鸿爪岂宜泥雪痕。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注释:杜甫是伟大的诗人,韩愈的笔法也是独特的。他们都是前人评述的对象。杜甫的诗,用笔如龙,气势磅礴;韩愈的文,如刀如剑,锋芒毕露。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诗。作者认为,杜甫的诗,像太白的剑一样锋利;韩愈的文,如龙门的石雕一样坚实。他们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杜诗韩笔昔人论,鸿爪岂宜泥雪痕。
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杜诗韩笔,古人评论,鸿爪岂宜泥雪痕。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注释:杜甫是伟大的诗人,韩愈的笔法也是独特的。他们都是前人评述的对象。杜甫的诗,用笔如龙,气势磅礴;韩愈的文,如刀如剑,锋芒毕露。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诗。作者认为,杜甫的诗,像太白的剑一样锋利;韩愈的文,如龙门的石雕一样坚实。他们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解析: 柴门- “柴门”通常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这里可能指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或隐居的态度。 译文 - 不要轻率地打开柴门外出,因为真正的师者应当是深藏不露的。 注释 - 柴门: 一个象征性的词语,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或者简朴的生活方式。 赏析 - 此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强调真正的学问和道德应当是内敛、不张扬的。 第二联【只应古是师】 - 只应: 应该只有。 -
诗句释义 1 月到秋逾洁:意味着月亮在秋季显得更加明亮和清新。这里的“逾”表达了超过的意思,“皎洁”则形容月光明亮如雪。 2. 青宵永夜清:指的是整个夜晚都是清晰的,没有一丝杂质。"青宵"指夜空,"青"在这里有清澈、明朗的意象。 3. 辉光澄万里:形容月亮的光芒能照亮遥远的距离,"澄"意为清澈、明亮。 4. 形影静三更:形影(影子)在深夜时显得特别宁静,“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意境开阔,格调苍凉。 “忽漫风尘迫”是说战火连绵不断,使人民生活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豺狼满近偏”写战祸蔓延,遍地烽火,到处是豺狼肆虐的景象。 “厉如惊伯有”写战乱之凶残,令人惊恐不安。 “兴合望周宣”是说在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安宁,企盼朝廷的明君出现,以解国难。 “北极光寒月,南江祲接天”写战乱中的凄苦景象。北方的天空冷清,南方的水被污染了
诗句释义: - 佳日空怀古:指的是在美好的一天里,心中充满了对古代的怀念。 - 翛然且闭关:翛然意为超然,闭关即闭门不出,形容作者选择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隐居或休息,远离尘嚣。 - 生涯穿铁砚:生涯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一生或事业,穿铁砚指用铁笔书写或创作。 - 残梦付空山:残梦可能指的是未完成的梦想或未实现的愿望,付空山指将它们寄托给自然或遗忘。 - 学道心难惬:学道即学习道教
傍晚时分漫步在常阴沙,心情轻松自在欲驭风。 草丛繁盛沙滩辽阔,白云飘飘海门空阔如无中。 江边独行客,世间无人能比通。 孤寂胸怀常浩荡,岂再为人生路而困惑。 注释: - 常阴沙晚眺:指诗人在常阴沙的晚景中远眺。 - 飘然欲御风:形容诗人的心情轻松自由,仿佛想要随风飘荡。 - 草青沙岸阔:描述草地翠绿,沙滩广阔的景象。 - 云白海门空:形容天空晴朗,海门空旷如洗。 - 江上独行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题目要求等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前两联写蔡邑侯的香山文选楼落成,诗人感念先贤,抒发感慨之词;后两联描写了作者在文选楼落成之际,与同游诸士饮酒赋诗的情景,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惆怅之情。 “香山旧迹自萧梁,千载曾留翰墨香。”第一句中“香山”指香山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
《院试寓郡城独坐对月无聊中叠韵成此五首·其二》是清代诗人周馨桂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寒意几欲雪:描绘了夜晚的寒冷,仿佛快要下雪的天气。 - 推窗月复来:形容月亮似乎被窗户推开后又重新出现。 - 自怜无用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用之才的自嘲。 - 共笑不燃灰:与其他人一起嘲笑那些不能像木头一样燃烧自我的人。 - 济世知非分: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并非为了功名利禄。 - 成名羡有才
正月十三日为小女绣蘅授命日志感(乙丑) 生作贫家女,应嗟命不辰。 清流堪见志,孱骨竟成仁。 咏絮才虽浅,耽书性颇真。 伤心三载恨,当此眼前春。 【注释】: 1. 生:我。 2. 清流:指清澈的水流或比喻清明的政治环境。 3. 孱骨:弱小的骨头。 4. 咏絮:女子善于纺织,以柳絮比喻。 5. 三载:三年。 6. 当此:面对。 7. 眼前春:眼前的春天。 【赏析】:
赴梁溪塾先君子旧处也志感兼别儿守复守履二首 其一 (乙丑) 小子今何事,重来读父书。 凄凉存手泽,想象御篮舆。 榻上风仍古,窗前月复虚。 先灵时陟降,夙夜或开除。 注释: 1. 乙丑: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2. 小子:对儿子的谦称。 3. 今何事:现在在做什么? 4. 重来:再一次来到这里。 5. 读父书:读着父亲留下的书。 6. 凄凉存手泽:保存着父亲的遗容和遗物,感到凄凉。 7.
马齿行加长,龙门望竟遥。 智惭陈曲逆,功让霍嫖姚。 有过将年补,开胸藉酒浇。 平生忧患甚,湖海气多消。 注释: 1. 马齿行加长:比喻人年纪渐长,行步蹒跚。 2. 龙门望竟遥:指远在天边,难以到达的地方。 3. 智惭陈曲逆:惭愧于陈曲逆的才智。陈曲逆是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指的是自愧不如他。 4. 功让霍嫖姚:功劳不及霍嫖姚(霍去病),这里表示自己的功劳不够。 5. 有过将年补:有过失
注释:馆中摆放着一座古墓,缪姓的官御史吊唁,写下两首诗来表达哀悼之情。 夜幕降临,修竹发出明亮的新月色;秋日的古槐树带着旧年的寒霜威严。 在清明的时节,死后才被世人知晓,我孤独地居住在一间书房里,只能暂时依靠琴书为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缪姓官御史的哀悼之情。首先,诗人用“修竹夜明新月色,古槐秋带旧霜威”描绘了馆中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接着,“清时后死公知否
【注释】馆:官署、官府。缪姓:指缪士元(760~823年),唐代诗人,以诗名世,与刘禹锡友善。御史:古代官职名,掌管监察百官,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乌台:指御史台。全非:完全变了样。光华:指马。行骢马:即骢马,一种良马。灵爽:指鬼或神。识绣衣:指识别有才德的人。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春,任夔州司马的时候所作。当时,诗人正处在仕途的低潮期,心情十分抑郁
【注释】: 1. 新岁:新一年。 2. 课儿:教孩子。 3. 对:面对,指读书。 4. 闲云白:形容云朵悠闲自在地飘荡,比喻读书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5. 泼墨:用墨水书写。 6. 旭日红:形容旭日初升,光芒四射,喻指新的开始,充满希望。 7. 冥鸿:即"大雁"。古人认为大雁是天上的神仙所化,所以称迁徙的大雁为“冥飞”。此处用以比喻远离尘世,追求高远目标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连日来的烽火使得道路变得混乱,我的心也像旗帜一样悬挂在心中无法安定。我借了茅草屋檐下的地方,暂且寄居在此,希望能有所寄托。夜晚来临,风雨交加,只能听到鸡鸣声来陪伴我度过这个时刻。 注释:长泾村间:村庄之间。连旬烽火:连绵的烽火,表示战争不断。悬旌路欲迷:心绪纷乱,仿佛旗帜在风中飘摇,道路难以辨认。借得茅檐聊寄啸,残宵风雨听鸣鸡
【注释】 ①稼堂外叔舅:杜甫在夔州时,曾于公元765年冬至次年春,作《八哀诗》献给其族叔杜位(字位公)。其中第三、四篇,即《故相国源明府夫人张氏碑》、《故司徒少公夫人郭氏墓志铭》。此诗应是杜甫为这两位夫人所作。位公,名位公,字明府;郭氏,名郭氏,姓不详。 ②久别师资:指与师傅告别,离开师门多年。屡自嗟:多次自感惭愧。嗟,惭愧。 ③每同谈笑:常在一起谈论和笑乐。 ④怪来文阵扫吾辈
诗名:韩信钓台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汉劫已成灰”:此句表明汉朝已经灭亡,用“灰”字形容其衰败至极。 - “淮阴尚有台”:虽然汉朝已亡,但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韩信钓鱼台依然存在。 - “冤真终古恨”:表达了对历史冤屈和长久怨恨的感叹。 - “兵是谪仙才”: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有如天降大任的谪仙之才。 - “主忌封齐去”:指韩信因为受到主公刘邦的猜忌而被逼离开齐国。 - “臣思灭楚来”